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公司对外担保制度的基本理论 | 第11-17页 |
第一节 关于担保与公司担保 | 第11页 |
第二节 公司对外担保法理依据 | 第11-13页 |
第三节 公司对外担保的利弊考量 | 第13-17页 |
一、 公司对外担保的弊端 | 第13-14页 |
二、 公司对外担保的利处 | 第14-15页 |
三、 利弊权衡后的考量 | 第15-17页 |
第二章 比较法上的认识:公司对外担保立法考察 | 第17-23页 |
第一节 各国和地区有关公司担保的立法情况 | 第17-19页 |
一、 英美法系 | 第17-18页 |
二、 大陆法系 | 第18-19页 |
第二节 各国和地区有关公司对外担保立法趋势 | 第19-21页 |
一、 普遍认可公司对外担保的权利能力 | 第19-20页 |
二、 通过设立标准限制公司对外担保 | 第20-21页 |
第三节 对各国和地区立法的评价和借鉴 | 第21-23页 |
一、 英美法系——“合理经营判断”标准 | 第21-22页 |
二、 大陆法系——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角度进行程序上限制 | 第22页 |
三、 台湾法——法律强制的限制条件 | 第22-23页 |
第三章 我国《公司法》的现状、不足和完善 | 第23-33页 |
第一节 解读《公司法》关于公司对外担保的规定 | 第23-26页 |
一、 认可公司对外担保的权利能力 | 第23-24页 |
二、 新《公司法》对公司对外担保的限制 | 第24-26页 |
第二节 我国《公司法》相关规定存在的不足 | 第26-29页 |
一、 法条过于简洁,存在法律漏洞和分歧 | 第26-28页 |
二、 程序性设计存有不合理之处 | 第28-29页 |
第三节 对《公司法》的完善建议 | 第29-33页 |
一、 微观层面——通过司法解释细化条文 | 第29-30页 |
二、 宏观层面——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制度配置 | 第30-33页 |
结语 | 第33-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8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38-39页 |
后记 | 第39-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