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1页 |
| 1 前言 | 第11-18页 |
| ·水稻对氮素的吸收特性 | 第11-12页 |
| ·机插稻对氮素吸收利用特点与施氮技术 | 第12-13页 |
| ·机插稻对氮素吸收利用的特点 | 第12-13页 |
| ·关于机插稻施氮技术的研究 | 第13页 |
| ·氮肥运筹对水稻光合特性的影响 | 第13-14页 |
| ·氮肥运筹对籽粒生长动态、籽粒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 第14-16页 |
| ·氮肥运筹对籽粒灌浆动态的影响 | 第15页 |
| ·氮肥运筹对籽粒产量及产量因素的影响 | 第15-16页 |
| ·氮肥运筹与碳氮代谢的关系 | 第16-18页 |
| ·氮肥运筹与碳代谢的关系 | 第16页 |
| ·氮肥运筹与氮代谢的关系 | 第16-17页 |
| ·碳氮代谢之间的关系 | 第17-18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8-24页 |
| ·供试材料 | 第18-19页 |
| ·试验设计 | 第19-20页 |
| ·主要管理措施 | 第20页 |
| ·调查项目与测定方法 | 第20-24页 |
| ·土壤基础肥力的测定 | 第20页 |
| ·茎蘖动态 | 第20页 |
| ·干物质测定 | 第20页 |
| ·全氮含量测定 | 第20-21页 |
| ·全碳含量测定 | 第21页 |
| ·籽粒灌浆过程主要测定项目 | 第21-23页 |
| ·籽粒与剑叶的取样 | 第21页 |
| ·籽粒干重动态测定 | 第21-22页 |
| ·剑叶叶绿素及光合速率测定 | 第22页 |
| ·磷酸蔗糖合成酶(SPS)、蔗糖合成酶(SS)测定 | 第22页 |
| ·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成酶(GOGAT)测定 | 第22-23页 |
| ·测产与考种 | 第23页 |
| ·植株氮素积累及相关指标计算 | 第23-24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4-55页 |
| ·穗肥追氮比例对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 第24-28页 |
| ·茎蘖动态 | 第24-25页 |
| ·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 | 第25-28页 |
| ·穗肥追氮比例对干物质积累、运转和分配的影响 | 第28-36页 |
| ·干物质积累动态 | 第28-30页 |
| ·不同器官的干物质运转 | 第30-32页 |
| ·不同器官的干物质分配 | 第32-36页 |
| ·穗肥追氮比例对籽粒生长的影响 | 第36-43页 |
| ·籽粒增重动态 | 第36-39页 |
| ·籽粒灌浆速率 | 第39-41页 |
| ·灌浆特征参数 | 第41-43页 |
| ·穗肥追氮比例对碳代谢的影响 | 第43-48页 |
| ·全碳含量动态及碳氮比 | 第43-44页 |
| ·对剑叶叶绿素含量及光合速率的影响 | 第44-46页 |
| ·对剑叶SPS、SS活性的影响 | 第46-47页 |
| ·对籽粒SS、SPS活性的影响 | 第47-48页 |
| ·穗肥追氮比例对氮代谢的影响 | 第48-55页 |
| ·对全氮积累动态的影响 | 第48-49页 |
| ·成熟期各器官氮素分配 | 第49-50页 |
| ·对剑叶GS、GOGAT活性的影响 | 第50-51页 |
| ·对氮素利用情况的影响 | 第51-55页 |
| 4 讨论 | 第55-58页 |
| ·机插杂交稻氮素吸收利用特点 | 第55-56页 |
| ·氮肥后移对机插杂交稻产量形成的影响及生理机制 | 第56-57页 |
| ·机插稻高产栽培的氮营养高效管理技术 | 第57-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5页 |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