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结论 | 第15页 |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 第15-18页 |
第二章 研究理论与方法 | 第18-24页 |
·物流中心选址 | 第18-21页 |
·重心法模型 | 第18-19页 |
·混合整数规划模型 | 第19页 |
·层次分析法 | 第19-21页 |
·物流设施布局 | 第21-24页 |
·SLP 相关图 | 第21-23页 |
·Tompkins 关系表技术 | 第23-24页 |
第三章 长江上游甩挂运输系统建设目标 | 第24-34页 |
·长江上游甩挂运输系统界定及构成 | 第24-30页 |
·相关概念 | 第24-26页 |
·长江上游水陆甩挂运输的概念及内涵 | 第26-28页 |
·长江上游水陆甩挂运输系统的构成 | 第28-30页 |
·长江上游甩挂运输系统建设目标 | 第30-31页 |
·长江上游甩挂运输系统建设意义 | 第31-34页 |
·降低物流成本 | 第31-32页 |
·提高物流作业效率 | 第32-33页 |
·避开三峡大坝通航瓶颈 | 第33页 |
·减少环境污染 | 第33-34页 |
第四章 长江上游甩挂运输系统建设基本问题分析 | 第34-56页 |
·长江上游甩挂运输系统建设外部环境 | 第34-38页 |
·甩挂运输发展的重庆环境 | 第34-36页 |
·甩挂运输发展的宜昌环境 | 第36-38页 |
·长江上游甩挂运输系统建设涉及的货物种类 | 第38-45页 |
·现阶段货物种类 | 第38-41页 |
·可能的货物种类 | 第41-45页 |
·长江上游甩挂运输系统辐射范围 | 第45-48页 |
·长江上游甩挂运输主体分析 | 第48-54页 |
·重庆市甩挂运输试点企业状况 | 第48-49页 |
·长江上游甩挂运输主体应具备的条件 | 第49-51页 |
·交运集团开展长江上游水陆甩挂运输具备的条件和优势 | 第51-54页 |
·结论 | 第54-56页 |
第五章 长江上游甩挂运输系统建设内容 | 第56-80页 |
·长江上游甩挂运输转运节点选址 | 第56-62页 |
·转运节点选址模型 | 第56-58页 |
·转运节点选址计算 | 第58-62页 |
·长江上游甩挂运输转运节点设施布局 | 第62-75页 |
·公路转运节点物流设施布局 | 第62-67页 |
·水陆转运节点物流设施布局 | 第67-75页 |
·长江上游甩挂运输运营组织管理 | 第75-77页 |
·客户至转运节点 | 第75-76页 |
·转运节点至客户 | 第76页 |
·转运节点至港口、港口至转运节点 | 第76页 |
·港口至港口 | 第76-77页 |
·长江上游甩挂运输信息管理系统建设 | 第77-80页 |
·长江上游甩挂运输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目标 | 第77页 |
·长江上游甩挂运输信息系统的功能设计 | 第77-80页 |
第六章 长江上游甩挂运输系统建设障碍及对策 | 第80-85页 |
·长江上游甩挂运输系统建设障碍 | 第80-83页 |
·政策制约 | 第80-81页 |
·市场环境制约 | 第81-83页 |
·技术制约 | 第83页 |
·长江上游甩挂运输系统建设障碍解决对策 | 第83-85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5-86页 |
·结论 | 第85页 |
·展望 | 第85-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0页 |
附录 A | 第90-99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