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2页 |
| ·QSAR 概述 | 第9-10页 |
| ·QSAR 研究特点及意义 | 第10-11页 |
| ·本文的内容和创新之处 | 第11-12页 |
| 第二章 QSAR 建模方法以及相关介绍 | 第12-23页 |
| ·常用描述符介绍 | 第12-15页 |
| ·物理化学参数 | 第12-13页 |
| ·分子拓扑指数 | 第13页 |
| ·量子化学描述符 | 第13-15页 |
| ·QSAR 模型介绍 | 第15-18页 |
| ·Hansch 方法 | 第16-17页 |
| ·LSER 和 TLSER 模型 | 第17-18页 |
| ·建模方法 | 第18-20页 |
| ·多元线性回归法 | 第19页 |
| ·偏最小二乘法 | 第19页 |
| ·遗传算法 | 第19-20页 |
| ·模型的验证方法 | 第20-23页 |
| ·R(相关系数) | 第20页 |
| ·F(F 检验值) | 第20-21页 |
| ·p(统计显著性检验) | 第21页 |
| ·VIF(变异膨胀因子) | 第21-22页 |
| ·q2(交差验证系数) | 第22-23页 |
| 第三章 苯砜基羧酸酯类化合物急性毒性的 QSAR 研究 | 第23-32页 |
| ·体系的选取 | 第23页 |
| ·描述符的选取 | 第23-27页 |
| ·结构表示 | 第23-27页 |
| ·结构参数的计算 | 第27页 |
| ·模型的建立 | 第27-29页 |
| ·模型意义的探讨 | 第29-30页 |
| ·结论 | 第30-32页 |
| 第四章 磺酰脲类化合物除草活性的 QSAR 研究 | 第32-43页 |
| ·体系的选取 | 第32页 |
| ·描述符的选取 | 第32-37页 |
| ·结构表示 | 第32页 |
| ·描述符的计算 | 第32-37页 |
| ·模型建立和讨论 | 第37-42页 |
| ·结论 | 第42-43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43-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9-50页 |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