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 ·预失真技术的研究现状和趋势 | 第12-15页 |
| ·预失真技术的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预失真技术的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预失真技术的发展趋势 | 第14-15页 |
| ·预失真系统中延时估计算法的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 ·论文结构 | 第17-18页 |
| 第二章 功放的非线性研究 | 第18-28页 |
| ·功放的非线性特征 | 第18-22页 |
| ·谐波失真 | 第19-20页 |
| ·互调失真 | 第20-21页 |
| ·幅度特性和相移特性 | 第21-22页 |
| ·功放线性化的技术指标 | 第22-24页 |
| ·1dB 压缩点 | 第22-23页 |
| ·临近信道功率比 | 第23-24页 |
| ·矢量幅度误差 | 第24页 |
| ·功放非线性对信号星座图的影响 | 第24-26页 |
| ·功放非线性对信号功率频谱的影响 | 第26页 |
|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 第三章 基带数字预失真相关技术 | 第28-42页 |
| ·预失真技术的基本原理 | 第28-29页 |
| ·基带数字预失真器的学习结构 | 第29-30页 |
| ·功放模型 | 第30-35页 |
| ·基于无记忆的多项式功放模型 | 第30-31页 |
| ·基于有记忆的多项式功放模型 | 第31-33页 |
| ·功放模型与预失真器模型的关系 | 第33-35页 |
| ·信号峰值功率和平均功率对功放模型的影响 | 第35-37页 |
| ·预失真器对输入信号峰均比的影响 | 第37-39页 |
| ·基于 QRD-LS 的预失真参数提取算法 | 第39-41页 |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 第四章 数字预失真系统中的延时估计 | 第42-56页 |
| ·预失真系统中的延时估计算法 | 第42-46页 |
| ·迭代法 | 第42-43页 |
| ·延时锁定环路法 | 第43页 |
| ·周期分量法 | 第43-45页 |
| ·互相关函数法 | 第45-46页 |
| ·预失真系统中的环路延时 | 第46-47页 |
| ·改进的互相关函数法 | 第47-49页 |
| ·基于 Matlab 的延时估计算法的仿真与实现 | 第49-52页 |
| ·基于 FPGA 的延时估计算法的仿真与实现 | 第52-55页 |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 第五章 基于 LTE 的基带数字预失真系统的设计与测试 | 第56-73页 |
| ·基带预失真系统实现框图 | 第56-57页 |
| ·主要硬件模块介绍 | 第57-60页 |
| ·FPGA 开发板模块 | 第57-58页 |
| ·模拟上、下变频模块 | 第58-59页 |
| ·Doherty 功放模块 | 第59-60页 |
| ·数字预失真系统的关键设计 | 第60-66页 |
| ·LTE 信号的产生 | 第60-61页 |
| ·数字上、下变频设计 | 第61-63页 |
| ·信号的采集、存储与读取 | 第63-66页 |
| ·延时估计处理和预失真参数提取 | 第66页 |
| ·基带数字预失真系统的测试及分析 | 第66-72页 |
| ·LTE 信号测试及分析 | 第66-67页 |
| ·数字预失真系统级联调试及分析 | 第67-72页 |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3-75页 |
| ·全文总结 | 第73-74页 |
| ·后期工作及展望 | 第74-75页 |
| 致谢 | 第75-76页 |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 读硕期间成果说明 | 第79-80页 |
| 附录 1 | 第80-81页 |
| 附录 2 | 第81-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