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技术在地表水源地水体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5页 |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3页 |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3-21页 |
| ·地表水体监测技术方法研究进展 | 第13-17页 |
| ·地表水体遥感监测应用研究进展 | 第17-20页 |
| ·水源地监测研究进展 | 第20-21页 |
| ·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 | 第21-22页 |
|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页 |
| ·技术路线与论文组织 | 第22-24页 |
| ·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 ·论文组织 | 第23-24页 |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 第二章 地表水源地水体遥感监测应用技术研究 | 第25-45页 |
| ·地表水源地水体遥感监测应用技术框架 | 第25-26页 |
| ·多星源地表水源地遥感监测技术方法 | 第26-40页 |
| ·基于多光谱的水体提取原理 | 第30-32页 |
| ·基于面向对象分类方法的水体提取技术 | 第32-40页 |
| ·地表水源地水体的天地数据同化技术方法 | 第40-44页 |
| ·技术框架 | 第40-41页 |
| ·水面面积相关关系模型 | 第41-42页 |
| ·水位-面积同化模型 | 第42-43页 |
| ·水位-库容同化模型 | 第43-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第三章 应用实例设计 | 第45-51页 |
| ·实例设计框架 | 第45-46页 |
| ·研究区概况 | 第46-49页 |
| ·南水北调京石段供水工程水源地概况 | 第46-48页 |
| ·滹沱河流域概况 | 第48-49页 |
| ·数据准备 | 第49-50页 |
| ·岗南水库蓄水监测研究数据准备 | 第49-50页 |
| ·滹沱河流域蓄水监测研究数据准备 | 第50页 |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 第四章 岗南水库蓄水遥感监测研究 | 第51-66页 |
| ·技术路线 | 第51-52页 |
| ·岗南水库蓄水面积遥感监测 | 第52-57页 |
| ·岗南水库水体提取 | 第52-54页 |
| ·精度评价 | 第54-57页 |
| ·水库蓄水监测存在问题分析 | 第57-60页 |
| ·水库特征曲线存在问题分析 | 第57-58页 |
| ·遥感监测的客观性分析 | 第58-59页 |
| ·问题原因分析 | 第59-60页 |
| ·水库蓄水状况遥感与地面监测同化技术实现 | 第60-64页 |
| ·水位-面积关系同化模型 | 第60-61页 |
| ·水位-库容关系同化模型 | 第61-62页 |
| ·结果 | 第62-63页 |
| ·检验 | 第63-64页 |
| ·岗南水库蓄水状况评价 | 第64-65页 |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 第五章 滹沱河流域蓄水遥感监测研究 | 第66-83页 |
| ·技术路线 | 第66-67页 |
| ·滹沱河流域的划分 | 第67-69页 |
| ·流域地表径流量的计算 | 第69-72页 |
| ·径流系数计算 | 第69-70页 |
| ·流域产流计算 | 第70-72页 |
| ·流域中型水库蓄水量计算 | 第72-74页 |
| ·上游水体面积提取 | 第72-73页 |
| ·流域大中型水库蓄水量计算 | 第73-74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74-82页 |
| ·流域水体提取结果 | 第74-81页 |
| ·流域地表蓄水量结果与分析 | 第81-82页 |
|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3-85页 |
| ·结论 | 第83-84页 |
| ·不足与展望 | 第84-85页 |
| 参考文献 | 第85-89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参加的科研及发表论文情况 | 第89-90页 |
| 致谢 | 第90-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