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2-16页 |
一、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2-14页 |
(一) 选题背景 | 第12-13页 |
(二) 选题意义 | 第13-14页 |
二、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4-15页 |
(一)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三、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15-16页 |
(一) 本文的创新 | 第15页 |
(二) 本文的不足 | 第15-16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第16-24页 |
一、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6-17页 |
(一) 军工企业 | 第16页 |
(二) 企业融资 | 第16-17页 |
(三) 融资偏好 | 第17页 |
二、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7-21页 |
(一) 早期的企业融资理论学派 | 第17-18页 |
(二) 现代企业融资理论学派 | 第18-19页 |
(三) 新的企业融资结构理论 | 第19-21页 |
三、 国内文献综述 | 第21-24页 |
第三章 我国军工企业融资的发展现状及作用机制 | 第24-40页 |
一、 我国军工企业的发展状况 | 第24-25页 |
(一) 军工企业总体状况简介 | 第24页 |
(二) 当前发展状况 | 第24-25页 |
二、 军工企业融资的必要性、意义及影响机制 | 第25-28页 |
(一) 改善和增强军工企业融资能力的必要性 | 第25-26页 |
(二) 融资对军工企业发展的意义 | 第26-27页 |
(三) 融资对军工企业的影响机制 | 第27-28页 |
三、 我国军工企业融资的发展状况 | 第28-30页 |
(一) 财政拨款为主的融资方式 | 第28-29页 |
(二) 银行贷款为主的融资方式 | 第29页 |
(三) 市场主导型融资方式 | 第29-30页 |
四、 我国军工企业主要融资方式分析 | 第30-40页 |
(一) 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 | 第30-33页 |
(二) 内源性融资和外源性融资 | 第33-36页 |
(三) 股票融资和债券融资 | 第36-40页 |
第四章 我国上市军工企业的融资偏好的界定及其产生原因 | 第40-52页 |
一、 军工企业股权融资方式偏好的界定 | 第40-44页 |
(一) 融资顺序分析 | 第40-41页 |
(二) 融资方式来分析 | 第41-42页 |
(三) 股东权益占股东权益与负债之和的比例分析 | 第42-43页 |
(四) 收益分配的状况 | 第43-44页 |
二、 我国上市军工企业股权融资方式偏好的原因分析 | 第44-52页 |
(一) 股东及管理层方面 | 第44-47页 |
(二) 公司治理方面 | 第47-48页 |
(三) 资本成本方面 | 第48-49页 |
(四) 资本市场方面 | 第49-50页 |
(五) 政策与制度方面 | 第50-52页 |
第五章 我国上市军工企业股权融资偏好分析:以西飞国际为例 | 第52-62页 |
一、 案例企业背景 | 第52-54页 |
(一) 公司简介 | 第52页 |
(二) 融资发展历程 | 第52-53页 |
(三) 融资的原因 | 第53-54页 |
二、 企业融资方式的分析界定——以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和西飞国际公司进行对比 | 第54-60页 |
(一) 融资顺序分析 | 第54-56页 |
(二) 融资方式来分析 | 第56页 |
(三) 股东权益占股东权益与负债之和的比例分析 | 第56-57页 |
(四) 收益分配的状况 | 第57-60页 |
三、 案例经验总结 | 第60-62页 |
第六章 建议与措施 | 第62-68页 |
一、 制定并完善与融资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军工企业的融资行为 | 第62页 |
二、 加强对证券市场的监管,以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 第62-63页 |
三、 改变任命方式行政化,促进任用选拔机制市场化 | 第63页 |
四、 促进债券市场的快速发展,积极引导和鼓励军工企业通过债券市场融资 | 第63-65页 |
(一) 完善企业债券相关法律法规 | 第63页 |
(二) 促进企业债券相关制度的完善 | 第63-64页 |
(三) 促进企业债券的多样化与创新 | 第64页 |
(四) 增强企业债券的流动性,促进债券市场健康发展 | 第64页 |
(五) 规范中介机构行为,促进中介机构发展 | 第64-65页 |
(六) 增强企业债券信用程度 | 第65页 |
五、 改善军工企业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防止内部人控制 | 第65-66页 |
(一) 引入多元化投资主体,分散化企业股东的持股量 | 第65-66页 |
(二) 完善公司治理机制 | 第66页 |
六、 强化主管部门的监管作用,引导和规范军工企业融资行为 | 第66-67页 |
七、 完善对经营者的激励约束机制 | 第67-68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8-70页 |
一、 本文的主要结论 | 第68页 |
二、 下一步研究方向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致谢 | 第74-7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