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8页 |
第一章 自然人破产制度概述 | 第8-14页 |
一、自然人破产制度历史与逻辑 | 第8-9页 |
(一) 由人身责任转为财产责任 | 第8-9页 |
(二) 破产主体范围逐步扩大 | 第9页 |
二、自然人破产的界定 | 第9-11页 |
三、自然人破产能力辨析 | 第11-12页 |
四、消费信用与自然人破产 | 第12-14页 |
第二章 在我国建立自然人破产制度的理论与现实依据 | 第14-22页 |
一、理论依据 | 第14-16页 |
(一) 符合法理逻辑:基于平等与公平原则的考量 | 第14-15页 |
(二) 符合经济学原理:卡多勒黑克斯效益 | 第15-16页 |
二、现实依据 | 第16-22页 |
(一) 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力 | 第16-18页 |
(二) 遵循国际立法潮流,避免涉外商事困境 | 第18-20页 |
(三) 鼓励个人创业,避免私力救济滥用 | 第20-22页 |
第三章 我国目前关于自然人无力偿债的立法规定及其缺陷 | 第22-26页 |
一、民事立法中的规定和缺陷 | 第22-24页 |
(一) 《民事诉讼法》中的规定 | 第22-23页 |
(二) 《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的若干规定》 | 第23页 |
(三) 参与分配制度 | 第23-24页 |
二、刑事立法中的规定和缺陷 | 第24页 |
三、临时政策和缺陷 | 第24-26页 |
第四章 我国建立自然人破产制度的障碍及解决建议 | 第26-38页 |
一、自然人破产制度在农村的适应性 | 第26-30页 |
(一) 难以界定破产财产 | 第26-29页 |
(二) 难以处理破产复权 | 第29-30页 |
(三) 解决:暂不建立涉及农民的自然人破产制度 | 第30页 |
二、完善的信用体系与建立自然人破产制度的逻辑顺序 | 第30-31页 |
(一) 信用体系滞后的分析 | 第30-31页 |
(二) 解决:以审慎的制度设计促进信用体系建设 | 第31页 |
三、防范道德风险避免制度滥用 | 第31-35页 |
(一) 道德风险分析 | 第31-32页 |
(二) 解决一:通过规定免责范围排除特定债务成为破产财产 | 第32-33页 |
(三) 解决二:通过规定债务人的不诚信行为缩限免责范围 | 第33页 |
(四) 解决三:通过在免责前设定重整制度预先规划可期收入 | 第33-34页 |
(五) 解决四:通过区分破产原因决定是否免责 | 第34-35页 |
四、我国现阶段司法容量对自然人破产制度的负担性 | 第35-38页 |
(一) 我国现阶段司法容量分析 | 第35-36页 |
(二) 解决:通过前置程序和辅助性制度减轻司法负担 | 第36-38页 |
结语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3页 |
后记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