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地方金融事业论文

基于金融地理理论的区域金融中心研究--以山东为例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9页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第9-11页
     ·研究背景第9-10页
     ·研究的意义第10-11页
   ·文献回顾与述评第11-15页
     ·金融地理学视角下的区域金融中心研究综述第11-14页
     ·金融集群理论视角的区域金融中心研究综述第14-15页
   ·研究的主要内容、框架第15-16页
     ·主要内容第15-16页
     ·论文框架第16页
   ·研究方法与技术分析第16-18页
     ·研究方法第16-17页
     ·技术分析第17-18页
   ·论文的创新点及不足之处第18-19页
     ·创新之处第18页
     ·不足之处第18-19页
第二章 金融地理学与区域金融中心理论基础第19-32页
   ·金融地理学的概念第19-20页
   ·金融地理学视角下的金融集聚第20-25页
     ·金融集聚的概念第20-21页
     ·金融集聚的地理相关性第21-23页
     ·基于金融地理理论的金融集聚效应第23-24页
     ·金融集聚的形成路径第24-25页
   ·金融中心的内涵及分类第25-28页
     ·金融中心的内涵第25页
     ·金融中心的分类第25-28页
   ·区域金融中心的功能作用第28-30页
     ·对区域金融中心的内部规模经济第28页
     ·对区域金融中心外部的辐射作用第28-29页
     ·促进区域整体经济增长第29-30页
   ·金融地理理论中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条件第30-32页
     ·自然区位条件第30页
     ·经济区位条件第30-31页
     ·行政区位条件第31-32页
第三章 山东与其他城市区域金融中心构建的对比分析第32-38页
   ·我国主要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模式对比分析第32-34页
     ·耦合型建设模式第32页
     ·双核型建设模式第32-33页
     ·政府辅导型建设模式第33页
     ·政府扶植型建设模式第33-34页
   ·山东省构建区域金融中心的现状分析第34-38页
     ·山东金融业总体发展现状第34-35页
     ·典型区域金融中心城市对比分析第35-36页
     ·济南、青岛区域金融中心城市定位分析第36-38页
第四章 区域金融中心发展的实证研究:以山东为例第38-48页
   ·山东金融资源的地区分布和集聚程度第38-40页
   ·山东各市金融集聚的区位熵分析第40-43页
   ·构建山东区域金融中心的 PANEL-DATE模型第43-46页
   ·济南、青岛经济的辐射强度分析第46-48页
第五章 构建山东双核型区域金融中心的定位分析及政策建议第48-54页
   ·构建双核型区域金融中心的功能定位第48-50页
     ·济南区域金融中心的功能定位第48-49页
     ·青岛区域金融中心的功能定位第49-50页
   ·构建双核型区域金融中心的政策建议第50-54页
     ·加大城市的基本建设第50-51页
     ·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第51-52页
     ·强化金融发展势态,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第52-53页
     ·建立信息交流平台第53-54页
总结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第59-60页
致谢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产业结构升级的金融支持研究
下一篇:金融中介发展与制成品出口结构优化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