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直流串联的海上风电场及其控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35页 |
| ·海上风能发展 | 第10-12页 |
| ·风电技术发展 | 第12页 |
| ·交流型海上风电场及其电能传送 | 第12-16页 |
| ·风场结构 | 第12-13页 |
| ·远程输电技术比较 | 第13-16页 |
| ·基于VSC-HVDC的风电场控制 | 第16-24页 |
| ·VSC-HVDC控制策略 | 第16-17页 |
| ·基于VSC-HVDC的风电场结构 | 第17-18页 |
| ·风电场控制结构 | 第18-22页 |
| ·风电场故障穿越控制 | 第22-24页 |
| ·能量释放 | 第22页 |
| ·减少能量传输 | 第22-24页 |
| ·其他汇流传输方式 | 第24-25页 |
| ·直流型风力发电系统 | 第25-26页 |
| ·直流串联结构 | 第26-28页 |
| ·风场经济性比较 | 第28-30页 |
| ·并网端结构 | 第30-33页 |
| ·研究内容 | 第33-35页 |
| 第二章 基于直流串联的风电场基本理论 | 第35-52页 |
| ·前言 | 第35页 |
| ·基于直流串联的风电场的特性 | 第35-38页 |
| ·风电场稳态特性 | 第35-36页 |
| ·风电场动态特性 | 第36-38页 |
| ·风机性能要求 | 第38页 |
| ·基于直流串联的风力发电系统结构 | 第38-39页 |
| ·风力机转矩模型 | 第39-41页 |
| ·传动链模型 | 第41-42页 |
| ·风力发电机模型 | 第42-45页 |
| ·异步发电机 | 第42-43页 |
| ·同步发电机 | 第43-45页 |
| ·整流器模型 | 第45-47页 |
| ·DC/DC变流器模型 | 第47-50页 |
| ·DC/DC工作状态 | 第47-50页 |
| ·DC/DC动态模型 | 第50页 |
|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 第三章 基于直流串联的风力发电控制系统 | 第52-75页 |
| ·前言 | 第52页 |
| ·基于直流串联的风电机组控制策略 | 第52-56页 |
| ·风电机组控制结构 | 第52-54页 |
| ·风电机组控制特性 | 第54-56页 |
| ·变桨控制 | 第56-57页 |
| ·AC/DC整流器控制 | 第57-62页 |
| ·q轴电流控制 | 第58-59页 |
| ·速度控制器 | 第59-61页 |
| ·直流链电压控制器 | 第61-62页 |
| ·DC/DC变流器控制 | 第62-66页 |
| ·输入电流控制 | 第63-64页 |
| ·输入和输出电压控制 | 第64-66页 |
| ·两台风机串联的仿真分析 | 第66-74页 |
| ·仿真模型和参数 | 第66-68页 |
| ·仿真结果 | 第68-74页 |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 第四章 基于直流串联的海上风电场控制 | 第75-93页 |
| ·前言 | 第75-76页 |
| ·风电场控制结构 | 第76-77页 |
| ·风电场的启动和退出 | 第77页 |
| ·“弃风”现象控制 | 第77-81页 |
| ·“弃风”产生原理 | 第77-79页 |
| ·“弃风”控制 | 第79-81页 |
| ·低电压穿越控制 | 第81-82页 |
| ·直流串联型风电场控制策略 | 第82页 |
| ·直流串联型风电场仿真分析 | 第82-91页 |
| ·风机简化建模 | 第82-85页 |
| ·风场运行控制仿真 | 第85-88页 |
| ·低电压穿越仿真 | 第88-91页 |
| ·本章小结 | 第91-93页 |
| 第五章 模块化多电平并网端基本理论 | 第93-119页 |
| ·前言 | 第93页 |
| ·并网端和电网相互关系 | 第93-97页 |
| ·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 | 第97-101页 |
| ·工作机理 | 第97-100页 |
| ·模块电压均衡 | 第100-101页 |
| ·调制模式 | 第101-107页 |
| ·基于拉格朗日乘数法的阶梯波调制 | 第101-104页 |
| ·计算过程 | 第104-106页 |
| ·混合调制模式 | 第106-107页 |
| ·主电路参数设计 | 第107-112页 |
| ·子模块电容 | 第107-111页 |
| ·稳态电压波动抑制 | 第108-109页 |
| ·暂态电压波动抑制 | 第109-111页 |
| ·换流电抗 | 第111-112页 |
| ·MMC环流分析 | 第112-117页 |
| ·环流产生原理 | 第112-113页 |
| ·环流作用 | 第113-114页 |
| ·环流成分 | 第114-117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7-119页 |
| 第六章 并网端控制 | 第119-138页 |
| ·前言 | 第119-120页 |
| ·并网端的传统控制 | 第120-123页 |
| ·最小差拍控制 | 第120-121页 |
| ·外环控制 | 第121-123页 |
| ·平坦系统控制 | 第123-128页 |
| ·微分平坦基本概念 | 第124-125页 |
| ·基于平坦系统的前馈控制 | 第125页 |
| ·变流器的平坦输出 | 第125-127页 |
| ·基于平坦系统的电流控制 | 第127-128页 |
| ·电流参考轨迹 | 第128-131页 |
| ·解线性定常系统 | 第128-129页 |
| ·电流的实时预测 | 第129-130页 |
| ·参考电流轨迹 | 第130-131页 |
| ·并网端仿真分析 | 第131-136页 |
| ·简化风电场控制 | 第132-133页 |
| ·并网端控制仿真 | 第133-136页 |
| ·本章小结 | 第136-138页 |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38-142页 |
| ·研究工作总结 | 第138-139页 |
| ·创新点总结 | 第139-140页 |
| ·未来工作展望 | 第140-1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142-150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150-151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第151-152页 |
| 致谢 | 第152-1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