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提要 | 第1-5页 |
| 摘要 | 第5-8页 |
| Abstract | 第8-15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5-25页 |
| ·选题的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1页 |
| ·阵列声波时差提取 | 第17-18页 |
| ·地层弹性各向异性的计算 | 第18-19页 |
| ·基于弹性模量的流体定性识别及定量计算 | 第19-20页 |
| ·利用声波测井数据划分泥质分布 | 第20页 |
| ·流体替换技术研究进展 | 第20-21页 |
|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21-23页 |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1-23页 |
| ·本文所采用的技术路线 | 第23页 |
| ·论文创新点 | 第23-25页 |
| 第2章 阵列声波测井分波时差提取 | 第25-45页 |
| ·阵列声波测井原理 | 第25-27页 |
| ·阵列声波测井资料预处理 | 第27-33页 |
| ·自动增益控制 | 第28-30页 |
| ·滤波处理 | 第30-32页 |
| ·数据均衡化处理 | 第32-33页 |
| ·分波时差计算 | 第33-43页 |
| ·时间-慢度相关对比法(STC)法 | 第34-38页 |
| ·相位法 | 第38-43页 |
| ·岩石弹性力学参数的计算 | 第43-45页 |
| 第3章 地层横波各向异性分析 | 第45-60页 |
| ·Alford 旋转法 | 第45-47页 |
| ·模拟退火法反演地层横波各向异性 | 第47-51页 |
| ·目标反演函数的构建 | 第47-50页 |
| ·模拟退火算法反演地层各向异性 | 第50-51页 |
| ·差分进化算法反演地层横波各向异性 | 第51-56页 |
| ·差分进化算法反演地层横波各向异性的基本原理 | 第52-54页 |
| ·差分进化算法的效率与可靠性 | 第54-56页 |
| ·差分进化算法反演地层横波各向异性应用效果 | 第56-60页 |
| ·横波各向异性在裂缝分析中的应用 | 第56-57页 |
| ·横波各向异性在地应力分析中的应用 | 第57-60页 |
| 第4章 致密砂岩储层测井解释方法研究 | 第60-70页 |
| ·致密砂岩气层地层特征分析 | 第60-62页 |
| ·致密砂岩气层测井特征识别 | 第62-66页 |
| ·天然气的测井响应特征及评价技术 | 第62-65页 |
| ·致密砂岩储层油气层识别技术 | 第65-66页 |
| ·储层储集参数的计算 | 第66-70页 |
| ·总泥质含量的计算模型 | 第66-67页 |
| ·孔隙度计算模型 | 第67-68页 |
| ·渗透率的计算模型 | 第68页 |
| ·致密砂岩储层参数评价效果 | 第68-70页 |
| 第5章 基于 Gassmann 方程的流体替换技术研究 | 第70-87页 |
| ·有效介质理论 | 第70-73页 |
| ·模量平均模型 | 第70-72页 |
| ·Wood 的孔隙流体模量模型 | 第72-73页 |
| ·Wyllie 时间平均方程 | 第73页 |
| ·Gassmann 等效介质理论 | 第73-79页 |
| ·Gassmann 方程描述 | 第73-75页 |
| ·Gassmann 方程参数选取 | 第75-79页 |
| ·Gassmann 方程流体替换 | 第79-83页 |
| ·流体替换在致密砂岩气层中的实际应用 | 第83-87页 |
| 第6章 基于弹性流体识别因子识别气层 | 第87-105页 |
| ·基于 Gassmann 流体模量识别气层 | 第87-89页 |
| ·利用岩石弹性参数识别气水层 | 第89-96页 |
| ·利用弹性参数交会分析法识别气层 | 第96-99页 |
| ·小波能量谱分析识别流体 | 第99-105页 |
| ·波速比小波能量谱识别流体的基本原理 | 第99-102页 |
| ·应用效果分析 | 第102-105页 |
| 第7章 泥质分布形式划分及定量计算 | 第105-112页 |
| ·基于弹性模量的泥质体积划分 | 第105-108页 |
| ·层状泥质体积计算 | 第105-107页 |
| ·分散泥质与结构泥质体积计算 | 第107-108页 |
| ·成像测井计算层状泥质体积 | 第108-110页 |
| ·微电阻率成像测井仪器结构及测量原理 | 第109页 |
| ·划分泥岩和砂岩的电导率界限 | 第109-110页 |
| ·电成像与阵列声波求取层状泥质含量对比 | 第110-112页 |
| 第8章 基于弹性模量定量计算含气饱和度 | 第112-118页 |
| ·理论基础 | 第112-114页 |
| ·参数确定 | 第114-115页 |
| ·实际资料处理 | 第115-118页 |
| 结论 | 第118-120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0-127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27-128页 |
| 致谢 | 第128-12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