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低碳小城镇的时代背景 | 第11-12页 |
·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背景 | 第12-13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3-15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13-14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4-15页 |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 第15-18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研究的思路、方法和框架 | 第18-19页 |
·研究的思路 | 第18-19页 |
·研究的方法 | 第19页 |
·本课题可能的创新和不足 | 第19-21页 |
·本课题可能的创新 | 第19-20页 |
·本课题的不足 | 第20-21页 |
第2章 低碳小城镇建设的概念、原则及其相关理论 | 第21-31页 |
·低碳小城镇的概念 | 第21-22页 |
·低碳小城镇的概念 | 第21页 |
·低碳小城镇的特征 | 第21-22页 |
·建设低碳小城镇应遵循的原则 | 第22-24页 |
·能源供给低碳化的原则 | 第22页 |
·经济发展方式低碳化的原则 | 第22-23页 |
·居民生活方式低碳化的原则 | 第23-24页 |
·低碳小城镇建设的相关理论 | 第24-31页 |
·循环经济理论 | 第24-26页 |
·生态足迹、碳足迹理论 | 第26-27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7-29页 |
·低碳经济理论 | 第29-31页 |
第3章 国内外低碳小城镇的建设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 第31-42页 |
·国内低碳小城镇的建设经验 | 第31-35页 |
·常熟市海虞低碳小城镇的建设经验 | 第31-32页 |
·重庆市木洞低碳小城镇的建设经验 | 第32-34页 |
·厦门市灌口低碳小城镇的建设经验 | 第34-35页 |
·国外低碳小城镇的建设经验 | 第35-39页 |
·丹麦低碳小城镇的建设经验 | 第35-36页 |
·英国低碳小城镇的建设经验 | 第36-38页 |
·日本低碳小城镇的建设经验 | 第38-39页 |
·国内外低碳小城镇建设对我国的启示 | 第39-42页 |
·合理、科学的规划是保证低碳小城镇建设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 | 第39页 |
·能源结构的调整和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是低碳小城镇建设的关键因素 | 第39-40页 |
·利用地区优势有利于低碳小城镇建设的顺利进行 | 第40-42页 |
第4章 吉林省低碳小城镇建设的现状及优势 | 第42-47页 |
·吉林省低碳小城镇建设的现状 | 第42-44页 |
·小城镇能源消费现状 | 第42-43页 |
·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 第43-44页 |
·吉林省低碳小城镇建设的优势 | 第44-47页 |
·低碳小城镇建设的政策支持优势 | 第44页 |
·低碳小城镇建设的“碳汇”资源优势 | 第44-47页 |
第5章 吉林省低碳小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 | 第47-54页 |
·吉林省低碳小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 | 第47-51页 |
·小城镇规划不合理导致了小城镇碳排放量的增加 | 第47-49页 |
·农业温室气体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 | 第49-50页 |
·小城镇交通的碳排放量在迅猛增长 | 第50-51页 |
·吉林省低碳小城镇建设的制约因素 | 第51-54页 |
·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耗增加了低碳建设的难度 | 第51-52页 |
·低碳技术的应用难度推迟了低碳建设的步伐 | 第52页 |
·淡薄的低碳环保意识给低碳建设的设置了障碍 | 第52-54页 |
第6章 吉林省低碳小城镇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 第54-58页 |
·加强低碳理念在小城镇的宣传力度,倡导低碳的生活方式 | 第54页 |
·注重环保型材料的应用,支持和鼓励绿色建筑的建设和改造 | 第54-55页 |
·降低小城镇的能耗,调整小城镇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新能源产业 | 第55-56页 |
·充分利用地区优势,建设特色低碳小城镇 | 第56-57页 |
·加大吉林省低碳小城镇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 | 第57-58页 |
结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