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水稻主要农艺性状的QTL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分析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8页
中英文缩略表第8-11页
第1章 引言第11-24页
   ·QTL 定位相关研究第11-19页
     ·QTL 定位常用遗传标记第11-12页
     ·QTL 定位常用的作图群体第12-14页
     ·QTL 定位的统计方法第14-16页
     ·影响 QTL 定位的主要因素第16-17页
     ·QTL 定位的育种应用第17-19页
   ·水稻主要农艺性状 QTL 定位研究进展第19-20页
   ·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相关研究第20-21页
   ·QTL 与环境互作相关研究第21-22页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2-24页
第2章 RIL 的农艺性状表型分析及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第24-32页
   ·材料与方法第24-25页
     ·供试材料第24页
     ·田间试验第24页
     ·农艺性状调查第24-25页
     ·数据分析第25页
   ·结果与分析第25-30页
     ·表型变异分析第25-28页
     ·性状相关性分析第28-30页
     ·性状方差分析及基因型与环境的互作分析第30页
   ·讨论第30-32页
第3章 水稻主要农艺性状的 QTL 分析第32-59页
   ·材料与方法第32-34页
     ·供试材料第32页
     ·性状调查第32页
     ·总 DNA 的提取第32-33页
     ·SSR 和 STS 分析第33页
     ·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第33页
     ·数据分析第33-34页
     ·QTL 的命名方法第34页
   ·结果与分析第34-56页
     ·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结果第34-37页
     ·农艺性状的 QTL 定位结果分析第37-43页
     ·水稻主要农艺性状的上位性 QTL 分析第43-52页
     ·QTL 与环境互作效应分析第52-56页
   ·讨论第56-59页
     ·定位结果与前人结果对照分析第56-58页
     ·QTL 分析工作展望第58-59页
第4章 全文结论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72页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第72-73页
致谢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吉林省5种常见委陵菜的ITS和TrnL-F序列分析
下一篇:水稻GRAS转录因子家族基因克隆、遗传转化与功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