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氨变电所二次防雷和接地技术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1 绪论 | 第9-11页 |
| ·雷击的破坏性 | 第9-10页 |
| ·课题来源及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 2. 雷击的形式和特点 | 第11-15页 |
| ·雷云的形成 | 第11-12页 |
| ·雷击的几种形式 | 第12-15页 |
| 3 雷电压数值计算及金属避雷器和变压器数模建立 | 第15-24页 |
| ·雷电入侵波和过电压数值计算的理论基础 | 第15-20页 |
| ·均匀无损导线的计算 | 第15-18页 |
| ·集中参数元件的等值计算电路 | 第18-20页 |
| ·氧化物避雷器伏安特性处理法及变压器数学模型 | 第20-24页 |
| ·金属氧化物避雷器伏安特性处理法 | 第21页 |
| ·变压器的数学模型 | 第21-24页 |
| 4 外部防雷系统 | 第24-35页 |
| ·接闪器 | 第24-27页 |
| ·避雷针的防雷原理 | 第24页 |
| ·避雷针的选型 | 第24-25页 |
| ·避雷针的保护范围的计算 | 第25-27页 |
| ·引下线 | 第27-28页 |
| ·接地装置及相关参数计算原理 | 第28-29页 |
| ·接地装置 | 第28页 |
| ·一般地网接地电阻的计算公式 | 第28-29页 |
| ·接地防腐的综合处理方法 | 第29-32页 |
| ·接地网的腐蚀环境和腐蚀部位 | 第29-30页 |
| ·地网系统腐蚀的主要因素 | 第30页 |
| ·防止接地设备腐蚀措施 | 第30-32页 |
| ·电磁屏蔽措施 | 第32-35页 |
| ·电磁屏蔽原理和目的 | 第32页 |
| ·影响屏蔽材料的屏蔽效能的因素 | 第32-33页 |
| ·实用屏蔽体设计的关键 | 第33-35页 |
| 5 内部防雷系统 | 第35-43页 |
| ·等电位连接 | 第35-37页 |
| ·等电位连接的分类及其连接的导电部分 | 第35页 |
| ·等电位连接方法 | 第35-36页 |
| ·等电位连接在建筑物中的应用 | 第36-37页 |
| ·防闪络措施 | 第37页 |
| ·SPD浪涌防护器模块的选择和应用 | 第37-39页 |
| ·浪涌防护器的部分参数 | 第37-38页 |
| ·浪涌防护器的主要性能和指标 | 第38-39页 |
| ·浪涌防护器的选择 | 第39-40页 |
| ·浪涌防护器选择的依据 | 第39页 |
| ·浪涌防护器的部分选择标准 | 第39-40页 |
| ·SPD的安装方案及其要求 | 第40-43页 |
| ·SPD安装方案 | 第40-42页 |
| ·SPD安装要求 | 第42-43页 |
| 6 电力自动化系统的防护 | 第43-50页 |
| ·关于电子设备的抗干扰技术 | 第43-44页 |
| ·电子设备防浪涌要求及其措施 | 第44-48页 |
| ·电子设备防浪涌要求 | 第44-46页 |
| ·系统防浪涌措施 | 第46-48页 |
| ·防雷防护区的划分 | 第48-50页 |
| ·防护要求 | 第48页 |
| ·防区划分 | 第48-50页 |
| 7 合成变电所防雷系统应用与探讨 | 第50-64页 |
| ·合成变电所地理位置及概况 | 第50页 |
| ·外部防雷系统应用和探讨 | 第50-53页 |
| ·避雷针选型 | 第50页 |
| ·合成变电所接地系统的应用探讨 | 第50-53页 |
| ·内部防雷系统的应用和探讨 | 第53-64页 |
| ·变电所屏蔽应用探讨 | 第53-55页 |
| ·等电位连接和防闪络措施 | 第55-56页 |
| ·SPD的应用探讨 | 第56-64页 |
| 结论 | 第64-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66页 |
| 致谢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