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33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吸附法去除废水中的染料 | 第12-19页 |
·吸附法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 | 第19-22页 |
·电化学方法处理废水中的染料及重金属离子 | 第22-27页 |
·光催化氧化处理染料废水 | 第27-31页 |
·本论文的选题意义及内容 | 第31-33页 |
第二章 阴离子染料在化学交联壳聚糖微球上的竞争吸附 | 第33-55页 |
·引言 | 第33-34页 |
·实验部分 | 第34-37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34-35页 |
·ECH-CS 微球的制备 | 第35-36页 |
·吸附试验 | 第36-3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7-53页 |
·pH 值的影响 | 第37页 |
·单染料体系的脱色率与吸附等温线 | 第37-39页 |
·单组分体系的吸附动力学 | 第39-43页 |
·混合染料体系中的竞争吸附 | 第43-44页 |
·混合染料体系中的各染料的吸附等温线 | 第44-47页 |
·混合染料体系中的吸附动力学 | 第47-50页 |
·分步吸附提高去除效率 | 第50-53页 |
·吸附剂的再生 | 第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三章 铜、汞、镉、铅离子在膨润土上的竞争吸附研究 | 第55-73页 |
·引言 | 第55-56页 |
·实验部分 | 第56-5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7-72页 |
·单组分体系的吸附等温线 | 第57-59页 |
·膨润土的投加量与投加方式对去除率的影响 | 第59-60页 |
·单组分体系的吸附动力学分析 | 第60-63页 |
·二元体系的吸附等温线 | 第63-65页 |
·二元体系的吸附动力学分析 | 第65-68页 |
·四元体系的吸附等温线与动力学分析 | 第68-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四章 三维电极法电解处理靛红模拟染料废水 | 第73-81页 |
·引言 | 第73-74页 |
·实验部分 | 第74-75页 |
·实验材料 | 第74页 |
·实验方法 | 第74-7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5-80页 |
·三维电极法提高电解氧化效率 | 第75-77页 |
·电流密度的影响 | 第77页 |
·Fe~(2+)浓度的影响 | 第77-78页 |
·Na_2SO_4浓度的影响 | 第78-79页 |
·活性炭用量的影响 | 第79-80页 |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第五章 PdO 掺杂 TiO_2降解孔雀石绿和表面活性剂 OP-10 | 第81-89页 |
·引言 | 第81-82页 |
·实验部分 | 第82-83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82-83页 |
·光催化降解 | 第8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83-87页 |
·起始溶液 pH 对 MG 和 OP-10 光催化降解的影响 | 第83-84页 |
·PdO 掺杂纳米 TiO_2对 MG 的光催化降解 | 第84-85页 |
·PdO-TiO_2投加量对 MG 光催化降解的影响 | 第85页 |
·TiO_2对 MG 和 OP-10 混合液的光催化降解 | 第85-86页 |
·阳光照射下 MG 的光催化降解 | 第86-87页 |
·本章小结 | 第87-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105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05-106页 |
致谢 | 第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