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强度薄板的B柱内板回弹分析及成形工艺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2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23页 |
|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2-13页 |
| ·高强度薄板概述 | 第13-17页 |
| ·高强度薄板的定义及分类 | 第13-14页 |
| ·汽车高强度薄板的常用种类及特点 | 第14-17页 |
| ·高强度薄板的国内外应用现状 | 第17-18页 |
| ·国外高强度薄板应用现状 | 第17页 |
| ·国内高强度薄板应用现状 | 第17-18页 |
| ·高强度薄板成形常见问题 | 第18-19页 |
|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9-23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 ·技术路线 | 第21-23页 |
| 第2章 板料成形有限元数值模拟理论基础 | 第23-34页 |
| ·有限元数值模拟概述 | 第23-24页 |
| ·弹塑性材料的材料模型 | 第24-29页 |
| ·屈服准则 | 第25-27页 |
| ·硬化法则 | 第27-28页 |
| ·应力应变关系 | 第28-29页 |
| ·板料成形有限元中的单元类型 | 第29-30页 |
| ·板料成形有限元中的摩擦处理 | 第30-31页 |
| ·有限元显式和隐式算法特点和应用 | 第31-32页 |
| ·板料成形仿真软件 Pam-stamp | 第32-33页 |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 第3章 B 柱内板成形过程数值模拟 | 第34-55页 |
| ·B 柱内板的结构特点 | 第34-35页 |
| ·拉伸试验 | 第35-42页 |
| ·试验条件 | 第35-36页 |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36-42页 |
| ·B 柱内板拉延工艺设计 | 第42-46页 |
| ·B 柱内板成形工艺分析 | 第42-43页 |
| ·冲压方向的确定 | 第43-44页 |
| ·工艺补充面和压料面设计 | 第44-46页 |
| ·毛坯形状设计 | 第46-47页 |
| ·网格划分及工艺参数的初步选取 | 第47-52页 |
| ·单元网格的划分 | 第48-50页 |
| ·工艺参数的初步选择 | 第50-52页 |
| ·初步模拟结果分析 | 第52-53页 |
|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 第4章 拉延筋设计及其尺寸参数优化 | 第55-68页 |
| ·拉延筋设计 | 第55-60页 |
| ·拉延筋在拉延成形中的作用 | 第57-58页 |
| ·拉延筋分类 | 第58-59页 |
| ·拉延筋的布置 | 第59-60页 |
| ·基于正交试验的拉延筋尺寸参数优化 | 第60-65页 |
| ·拉延筋的尺寸参数 | 第60页 |
| ·正交试验优化拉延筋尺寸参数 | 第60-65页 |
| ·拉延筋布置优化 | 第65-67页 |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 第5章 B 柱内板拉延成形关键工艺参数优化 | 第68-78页 |
| ·工艺参数对 B 柱内板增厚率和减薄率的影响分析 | 第68-74页 |
| ·冲压速度的影响 | 第69-70页 |
| ·压边力的影响 | 第70-71页 |
| ·模具间隙的影响 | 第71-72页 |
| ·摩擦系数的影响 | 第72-74页 |
| ·基于正交试验的工艺参数优化 | 第74-77页 |
| ·试验目标与方案确定 | 第74页 |
|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74-77页 |
|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 第6章 回弹分析及工艺试验 | 第78-89页 |
| ·回弹的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 | 第78-80页 |
| ·回弹形成的机理 | 第78-79页 |
| ·影响回弹的因素 | 第79-80页 |
| ·B 柱内板的回弹仿真 | 第80-82页 |
| ·工艺参数对切边回弹的影响规律 | 第82-84页 |
| ·冲压速度对切边回弹的影响 | 第82-83页 |
| ·压边力对切边回弹的影响 | 第83页 |
| ·模具间隙对切边回弹的影响 | 第83-84页 |
| ·摩擦系数对切边回弹的影响 | 第84页 |
| ·B 柱内板回弹补偿 | 第84-85页 |
| ·工艺试验 | 第85-88页 |
| ·本章小结 | 第88-89页 |
| 结论 | 第89-91页 |
| 参考文献 | 第91-97页 |
| 致谢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