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7页 |
| ·本课题研究背景 | 第8-9页 |
| ·国内外齿槽式节点研究现状 | 第9-16页 |
|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梁柱接头 | 第9-13页 |
| ·后增混凝土梁柱接头 | 第13-15页 |
| ·存在的问题 | 第15-16页 |
| ·研究目的 | 第16页 |
|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试件的设计及试验方案 | 第17-27页 |
| ·试件设计 | 第17-22页 |
| ·设计参数的选取 | 第17-18页 |
| ·试件的制作 | 第18-22页 |
| ·材料性能 | 第22-23页 |
| ·试验方案 | 第23-27页 |
| ·量测内容与量测方法 | 第23-25页 |
| ·加载装置 | 第25页 |
| ·加载制度 | 第25-27页 |
| 第三章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27-51页 |
| ·试件破坏过程和形态 | 第27-43页 |
| ·量测结果分析 | 第43-49页 |
| ·梁柱接头处变形分析 | 第43-45页 |
| ·荷载-加载点挠度曲线 | 第45-46页 |
| ·纵筋、箍筋应变 | 第46-47页 |
| ·荷载-梁斜裂缝处混凝土应变曲线 | 第47-48页 |
| ·开裂荷载 | 第48页 |
| ·后增梁柱接头的刚性 | 第48-49页 |
|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 第四章 后增混凝土梁有限元分析 | 第51-64页 |
| ·材料本构关系及破坏准则 | 第51-54页 |
| ·混凝土的本构关系模型 | 第51页 |
| ·混凝土应力-应变关系 | 第51-53页 |
| ·钢筋的本构关系模型 | 第53页 |
| ·钢筋应力-应变关系 | 第53-54页 |
| ·混凝土的破坏准则 | 第54页 |
| ·有限元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54-56页 |
| ·有限元模型的选取 | 第54-55页 |
| ·模型的建立 | 第55-56页 |
| ·有限元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56-62页 |
| ·模拟与试验实测结果对比验证 | 第56-57页 |
| ·受力分析 | 第57-62页 |
|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 第五章 齿槽连接的后增混凝土梁抗剪承载力分析 | 第64-69页 |
| ·后增混凝土梁的剪力传递机理 | 第64-66页 |
| ·剪压区未开裂混凝土所承担的剪力 | 第64-65页 |
| ·纵向钢筋、抗剪纵筋的横向销栓力 | 第65-66页 |
| ·箍筋的抗剪力 | 第66页 |
| ·后增混凝土梁抗剪承载力计算 | 第66-68页 |
| ·后增混凝土梁抗剪承载力公式的建立 | 第66-67页 |
| ·后增混凝土梁抗剪承载力理论值与试验值、模拟值比较分析 | 第67-68页 |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9-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
| 致谢 | 第73-74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