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有色金属论文--铜论文

安徽沙溪斑岩铜矿铜泉山矿段三维地质建模及蚀变带对找矿的指示意义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8页
致谢第8-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2页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4-15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19页
     ·三维地质建模方法研究第15-17页
     ·国内外矿业三维建模软件的研究状况第17-19页
   ·SURPAC 软件简介及其应用第19-20页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20页
     ·研究内容第20页
     ·技术路线第20页
   ·研究进展第20-22页
第二章 区域地质特征第22-26页
   ·地层第23页
     ·志留系第23页
     ·侏罗系第23页
     ·白垩系第23页
     ·第四系第23页
   ·构造第23-24页
     ·褶皱第23页
     ·断裂第23-24页
   ·岩浆岩第24-26页
第三章 矿床地质特征第26-29页
   ·矿床地质特征第26-27页
     ·地层第26-27页
     ·构造第27页
     ·岩浆岩第27页
     ·围岩蚀变第27页
   ·铜泉山矿段矿体特征第27-29页
第四章 地质数据库的研究与构建第29-37页
   ·研究区资料收集第29页
   ·地质数据库的研究第29-35页
     ·地质数据库的设计第29-32页
     ·地质资料的整理与入库第32-33页
     ·蚀变信息的提取第33-34页
     ·数据库映射第34-35页
   ·钻孔的三维显示第35-37页
第五章 实体模型的构建技术研究与实现第37-49页
   ·实体模型的构建原理与流程第37-38页
   ·铜泉山矿段地表模型的构建第38-39页
   ·铜泉山矿段主矿体模型的构建第39-42页
     ·矿体边界圈定规则第40页
     ·矿体模型的建立第40-42页
   ·铜泉山矿段地层模型的构建第42-43页
     ·地层界线提取第42页
     ·二维坐标转为三维坐标第42-43页
     ·地层实体模型建立第43页
   ·铜泉山矿段岩体模型的构建第43-45页
   ·铜泉山矿段蚀变矿物模型的构建第45-46页
   ·复杂地质体的三维建模第46-49页
第六章 蚀变矿物模型定量分析及探讨第49-77页
   ·蚀变矿物模型与主矿体空间关系探讨的流程第49-50页
   ·蚀变矿物模型定量分析及其与主矿体空间关系探讨第50-53页
     ·建立块体模型的原理及方法第50-51页
     ·研究区块体模型及相关约束条件的建立第51-53页
   ·蚀变矿物块体模型定量统计与分析第53-77页
     ·钾长石矿物块体模型定量统计与分析第53-58页
     ·黑云母矿物块体模型定量统计与分析第58-62页
     ·高岭石矿物块体模型定量统计与分析第62-65页
     ·绢云母矿物块体模型定量统计与分析第65-68页
     ·石膏矿物块体模型定量统计与分析第68-71页
     ·绿泥石矿物块体模型定量统计与分析第71-74页
     ·蚀变矿物模型与主矿体模型空间关系第74-77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77-79页
   ·结论第77页
   ·展望第77-79页
参考文献第79-8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84-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大别腹地榴辉岩U-Pb年代学研究
下一篇:低佛氏数消能工的水力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