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第一节 语言超常搭配的研究成果 | 第10-11页 |
第二节 张悦然小说语言艺术的特点及研究成果 | 第11-14页 |
第三节 本文研究的内容、方法和意义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张悦然小说语言超常搭配的运用考察 | 第16-31页 |
第一节 语法层面的超常搭配 | 第16-21页 |
一、主谓结构上的超常搭配 | 第16-17页 |
二、定中结构上的超常搭配 | 第17-19页 |
三、状中结构上的超常搭配 | 第19-20页 |
四、动宾结构上的超常搭配 | 第20-21页 |
第二节 语义层面的超常搭配 | 第21-23页 |
一、搭配前项的语义转移偏离 | 第22页 |
二、搭配后项的语义转移偏离 | 第22-23页 |
第三节 超常搭配类型的兼用、连用、套用 | 第23-25页 |
一、语法层面超常和语义层面超常的兼用 | 第23页 |
二、语法层面超常搭配的连用 | 第23-24页 |
三、语法层面超常搭配的套用 | 第24-25页 |
第四节 和修辞格相关的超常搭配 | 第25-31页 |
一、比喻 | 第25-26页 |
二、比拟 | 第26-27页 |
三、拈连 | 第27-28页 |
四、移就 | 第28-29页 |
五、通感 | 第29-31页 |
第三章 张悦然小说语言超常搭配的理论阐释和认知分析 | 第31-38页 |
第一节 超常搭配的理论阐释 | 第31-34页 |
一、“零度与偏离”的理论背景 | 第31-32页 |
二、“零度与偏离”的基本概念 | 第32-33页 |
三、“零度与偏离”的分类 | 第33-34页 |
第二节 超常搭配的认知分析 | 第34-38页 |
一、超常搭配建构的理论依据——关联性 | 第35-36页 |
二、理解超常搭配的思维方式——联想 | 第36-38页 |
第四章 张悦然小说语言超常搭配的制约因素 | 第38-43页 |
第一节 超常搭配内部语义的制约 | 第38-40页 |
一、前项对后项的语义制约 | 第38-39页 |
二、后项对前项的语义制约 | 第39-40页 |
第二节 语境对超常搭配理解的制约 | 第40-43页 |
一、语言语境的制约 | 第40-41页 |
二、背景语境的制约 | 第41-43页 |
第五章 张悦然小说超常搭配语言的修辞效果和审美意义 | 第43-48页 |
第一节 修辞效果 | 第43-45页 |
一、凸显鲜明形象 | 第43-44页 |
二、突出人物情感 | 第44-45页 |
第二节 审美意义 | 第45-48页 |
一、词语组合“陌生化”,表达新奇别致 | 第45-46页 |
二、激活词语感性意义,引发读者联想和思考 | 第46页 |
三、拓展读者思维空间,加深对事物的感知 | 第46-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