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9页 | 
| 英文摘要 | 第9-11页 | 
| 引言 | 第11-13页 | 
| 第一章 本草考证 | 第13-21页 | 
| 1 前胡的本草记载 | 第13-16页 | 
| 2 紫花前胡的本草记载 | 第16-18页 | 
| 3 前胡的产地 | 第18-19页 | 
| 4 前胡的药用讨论 | 第19页 | 
| 5 小结 | 第19-21页 | 
| 第二章 性状鉴别 | 第21-26页 | 
| 1 仪器与材料 | 第21-22页 | 
| ·仪器 | 第21页 | 
| ·样品来源 | 第21-22页 | 
|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 第22-24页 | 
| ·实验方法 | 第22页 | 
| ·结果 | 第22-24页 | 
| 3 小结 | 第24-26页 | 
| 第三章 显微鉴别 | 第26-32页 | 
| 1 仪器与材料 | 第26页 | 
| ·仪器 | 第26页 | 
| ·样品来源 | 第26页 | 
|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 第26-31页 | 
| ·制片 | 第26页 | 
| ·显微测量 | 第26页 | 
| ·结果 | 第26-31页 | 
| 3 小结 | 第31-32页 | 
| 第四章 白花前胡与紫花前胡的薄层色谱分析 | 第32-36页 | 
| 1 仪器与材料 | 第32-33页 | 
| ·仪器 | 第32页 | 
| ·样品来源 | 第32页 | 
| ·试剂 | 第32-33页 | 
|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 第33-35页 | 
| ·供试品溶液的配制 | 第33页 | 
|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第33页 | 
| ·薄层色谱条件 | 第33页 | 
| ·结果 | 第33-35页 | 
| 3 小结 | 第35-36页 | 
| 第五章 GC/MS法测定白花前胡和紫花前胡的挥发油种类和相对含量 | 第36-48页 | 
| 1 仪器与材料 | 第36页 | 
| ·样品来源 | 第36页 | 
| ·仪器 | 第36页 | 
| ·试剂 | 第36页 | 
|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 第36-46页 | 
| ·挥发油的提取 | 第36-37页 | 
| ·GC-MS条件 | 第37页 | 
| ·样品测定 | 第37页 | 
| ·结果 | 第37-46页 | 
| 3 小结 | 第46-48页 | 
| 第六章 总香豆素含量测定 | 第48-54页 | 
| 1 仪器与材料 | 第48页 | 
| ·仪器 | 第48页 | 
| ·样品来源 | 第48页 | 
| ·试剂 | 第48页 | 
|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 第48-53页 | 
| ·检测波长选择 | 第49页 | 
| ·线性关系考察 | 第49页 | 
| ·方法组学考察 | 第49-51页 | 
| ·精密度试验 | 第49-50页 | 
| ·重现性试验 | 第50页 | 
| ·稳定性试验 | 第50-51页 | 
| ·加样回收率考察 | 第51页 | 
| ·样品测定 | 第51-53页 | 
| 3 小结 | 第53-54页 | 
| 第七章 白花前胡甲素和紫花前胡素含量测定 | 第54-72页 | 
| 1 仪器与材料 | 第54-55页 | 
| ·仪器 | 第54页 | 
| ·样品来源 | 第54页 | 
| ·试剂 | 第54-55页 | 
|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 第55-71页 | 
| ·检测波长选择 | 第55页 | 
| ·色谱条件 | 第55-57页 | 
| ·线性关系考察 | 第57-58页 | 
| ·方法组学考察 | 第58-63页 | 
| ·精密度试验 | 第58-59页 | 
| ·重现性试验 | 第59-60页 | 
| ·稳定性试验 | 第60-61页 | 
| ·加样回收率考察 | 第61-63页 | 
| ·样品测定 | 第63-71页 | 
| 3 小结 | 第71-72页 | 
| 结论 | 第72-75页 | 
| 讨论 | 第75-78页 | 
| 致谢 | 第78-79页 | 
| 参考文献 | 第79-82页 | 
| 附录一 | 第82-93页 | 
| 参考文献 | 第89-93页 | 
| 附录二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