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缩略词表 | 第12-15页 |
前言 | 第15-17页 |
第一部分 肝癌干细胞样细胞的药物敏感性研究 | 第17-31页 |
一、材料与方法 | 第17-23页 |
(一) 实验材料 | 第17-19页 |
1、细胞株 | 第17页 |
2、主要生物试剂、化学药品和耗材 | 第17页 |
3、主要试剂的配制 | 第17-19页 |
4、主要实验仪器 | 第19页 |
(二) 实验方法 | 第19-23页 |
1、细胞培养及传代 | 第19-21页 |
2、台盼蓝排染实验 | 第21-22页 |
3、药物敏感性实验 | 第22页 |
4、数据分析及统计学处理 | 第22-23页 |
二、实验结果 | 第23-27页 |
(一) 采用非粘附性球培养方法富集到可稳定传代的肝癌干细胞样细胞 | 第23-24页 |
(二) 肝癌干细胞样细胞耐受常用化疗药物及分子靶向药物 | 第24-25页 |
(三) 肝癌干细胞样细胞天然耐受索拉非尼 | 第25-27页 |
三、讨论 | 第27-31页 |
(一) 肿瘤干细胞理论与肿瘤干细胞的分离、鉴定 | 第27-28页 |
(二) 肝癌干细胞样细胞的分离—非粘附性球培养法 | 第28-29页 |
(三) 肝癌干细胞与耐药 | 第29-31页 |
第二部分 MK2206对肝癌干细胞样细胞耐受索拉非尼的逆转作用及相关机制 | 第31-49页 |
一、材料与方法 | 第31-36页 |
(一) 实验材料 | 第31-33页 |
1、细胞及细胞培养 | 第31页 |
2、主要生物试剂、化学药品和耗材 | 第31-32页 |
3、实验分组 | 第32页 |
4、主要试剂的配制 | 第32-33页 |
5、主要实验仪器 | 第33页 |
(二) 实验方法 | 第33-36页 |
1、药物敏感性实验 | 第33页 |
2、Annexin V-FITC法检测细胞凋亡 | 第33-34页 |
3、Western Blot分析 | 第34-35页 |
4、BCA法测定蛋白含量 | 第35-36页 |
5、数据分析及统计学处理 | 第36页 |
二、实验结果 | 第36-42页 |
(一) MK2206对肝癌干细胞样细胞耐受索拉非尼的逆转作用 | 第36-40页 |
1、联合用药对肝癌干细胞样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 第36-38页 |
2、MK2206与索拉非尼单独或联合对肝癌细胞系存活率的影响 | 第38-39页 |
3、MK2206与索拉非尼单独或联合对肝癌干细胞样细胞凋亡的作用 | 第39-40页 |
(二) MK2206逆转肝癌干细胞样细胞耐受索拉非尼的机制的初步探索 | 第40-42页 |
1、肝癌干细胞样细胞与PI3K/AKT信号通路的关系 | 第40-41页 |
2、肝癌干细胞样细胞与RAF/MEK/ERK信号通路的关系 | 第41-42页 |
三、讨论 | 第42-49页 |
(一) 靶向肿瘤干细胞治疗策略 | 第42-45页 |
(二) RAF/MEK/ERK信号通路与PI3K/AKT信号通路 | 第45-49页 |
第三部分 索拉非尼联合AKT拮抗剂MK2206增强抗肿瘤效应的体内试验 | 第49-61页 |
一、材料与方法 | 第49-54页 |
(一) 实验材料 | 第49-51页 |
1、细胞 | 第49页 |
2、实验动物 | 第49-50页 |
3、主要试剂 | 第50页 |
4、主要仪器 | 第50页 |
5、主要溶液的配制 | 第50-51页 |
(二) 实验方法 | 第51-54页 |
1、建立荷人肝癌干细胞样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 | 第51页 |
2、荷瘤裸鼠分组试验 | 第51-52页 |
3、免疫组化方法 | 第52-54页 |
4、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 | 第54页 |
5、统计学处理 | 第54页 |
二、实验结果 | 第54-58页 |
(一) 各组动物生长一般情况 | 第54-55页 |
(二) 单药及联合对裸鼠移植瘤瘤体积的影响 | 第55-56页 |
(三) 各组肿瘤组织pAKT及pERK表达情况 | 第56-57页 |
(四) 各组肿瘤组织的细胞增殖、细胞凋亡及血管生成情况 | 第57-58页 |
三、讨论 | 第58-61页 |
全文小结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7页 |
综述 | 第67-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工作情况说明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