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选题背景及其意义 | 第11-13页 |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选题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5-17页 |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第2章 新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下政企关系问题的理论分析 | 第19-33页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9-21页 |
·新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内涵 | 第19-21页 |
·政企关系的特定含义 | 第21页 |
·新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政企关系研究的理论支撑 | 第21-26页 |
·政府职能理论 | 第21-23页 |
·地方政府公司主义 | 第23-24页 |
·服务型政府理论 | 第24页 |
·产权制度理论 | 第24-25页 |
·市场经济理论 | 第25-26页 |
·新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对政企关系的基本要求 | 第26-29页 |
·新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下理顺政企关系的必要性分析 | 第29-33页 |
·理顺政企关系是建立和完善新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核心内容 | 第29-30页 |
·理顺政企关系是促使政府职能切实转变的重要方面 | 第30页 |
·理顺政企关系是实现国有企业真正成为市场主体的迫切要求 | 第30-31页 |
·理顺政企关系是主推国有企业应对国际化竞争的重要保障 | 第31-33页 |
第3章 新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下长沙市政企关系的现状分析 | 第33-51页 |
·新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下长沙市政企关系的初步调整 | 第33-39页 |
·成立了政府管理企业国有资产的管理机构 | 第33-35页 |
·动摇了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依附关系 | 第35-36页 |
·注重了政府监管企业国有资产的制度建设 | 第36-37页 |
·初步明确了国有企业在政府产业布局中的战略定位 | 第37-38页 |
·构建了政府对企业国有资产的监管体制 | 第38-39页 |
·新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下长沙市政企关系不顺的主要表现 | 第39-44页 |
·政府与企业之间存在“父子”关系 | 第39-40页 |
·政府与企业之间呈现“强政府,弱企业”的关系 | 第40-41页 |
·未能区分行政职能与出资人职能之间的关系 | 第41-42页 |
·混淆了政府性资金与企业国有资产之间的关系 | 第42-43页 |
·未能实现从管企业到管资产的转变 | 第43-44页 |
·新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下长沙市政企关系不顺的原因分析 | 第44-51页 |
·深受传统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影响 | 第44-47页 |
·政府未能对企业治理结构作出合理设计 | 第47-48页 |
·政府角色定位与市场化取向的矛盾 | 第48-49页 |
·企业管理者与市场化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 | 第49-51页 |
第4章 国外政企关系的主要类型及其启示 | 第51-57页 |
·以美国为代表政府规制型 | 第51-53页 |
·政府规制型的基本特征 | 第51页 |
·政府规制型的政企关系 | 第51-53页 |
·以德国为代表的政府引导企业型 | 第53-54页 |
·政府引导企业型的基本特征 | 第53页 |
·政府引导企业型的政企关系 | 第53-54页 |
·以日本为代表政府主导型 | 第54-55页 |
·政府主导企业型的基本特征 | 第54页 |
·政府主导企业型的政企关系 | 第54-55页 |
·国外处理政企关系的有益启示 | 第55-57页 |
·政府规制型政企关系的启示 | 第55-56页 |
·政府引导企业型政企关系的启示 | 第56页 |
·政府主导企业型政企关系的启示 | 第56-57页 |
第5章 新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下长沙市理顺政企关系的思路与对策 | 第57-66页 |
·新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下长沙市重构政企关系的基本思路 | 第57-58页 |
·新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下理顺长沙市政企关系的具体路径 | 第58-59页 |
·新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下长沙市理顺政企关系的配套措施 | 第59-66页 |
·统一国有资产的管理体制 | 第59-60页 |
·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 第60-62页 |
·建立科学合理的企业治理机制 | 第62-63页 |
·实行政府对企业的分类管理 | 第63-64页 |
·提高政府官员和企业家的素质 | 第64-66页 |
结论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