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指数”中国化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序言 | 第8-9页 |
一、“法治指数”基础理论 | 第9-14页 |
(一) “法治指数”的概念 | 第9-10页 |
(二) “法治指数”的理论基础 | 第10-11页 |
(三) “法治指数”的技术基础 | 第11-12页 |
(四) “法治指数”的意义 | 第12-13页 |
(五) “法治指数”的局限性 | 第13-14页 |
1. 法治是动态的 | 第13页 |
2. “法治指数”受主观影响 | 第13页 |
3. “法治指数”要求统计的高准确性 | 第13-14页 |
二、“法治指数”的实践现状 | 第14-20页 |
(一) “世界正义工程”法治指数 | 第14-17页 |
(二) 香港的“法治指数” | 第17-18页 |
(三) 浙江余杭的“法治指数”实践 | 第18-20页 |
三、法治指数的中国化构想 | 第20-28页 |
(一) “法治指数”中国化的可能性 | 第21-22页 |
(二) “法治指数”评估指标的设置 | 第22-23页 |
(三) “法治指数”中国化应注意的问题 | 第23-25页 |
1. 法治数据的取得与运用 | 第23-24页 |
2. 法治评估的主体 | 第24页 |
3. 法治指数的评估方法 | 第24-25页 |
(四) 对现有实践完善的建议 | 第25-27页 |
1. 法治条件及法治指标应不断细化 | 第25-26页 |
2. 评估活动应更具独立性和代表性 | 第26页 |
3. 法治指数应着眼于实质法治 | 第26-27页 |
(五) “法治指数”的立法化探索 | 第27-28页 |
结语 | 第28-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32页 |
致谢 | 第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