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9-11页 |
|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 ·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 ·国外文献 | 第11-12页 |
| ·国内文献 | 第12-13页 |
| ·评价 | 第13页 |
| ·研究方法与内容 | 第13-16页 |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 ·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 第2章 转型期政治腐败的相关概念界定 | 第16-21页 |
| ·转型期政治腐败的概念 | 第16-18页 |
| ·转型期政治腐败的判定标准 | 第18-20页 |
| ·转型期政治腐败概念的泛化 | 第20-21页 |
| 第3章 印度社会转型期政治腐败状况透视 | 第21-31页 |
| ·印度社会转型的主要标志 | 第21-22页 |
| ·自由市场经济逐渐占据经济发展的主导地位 | 第21页 |
| ·一党独大制逐渐向两党制或多党制转型 | 第21-22页 |
| ·印度社会转型期政治腐败的主要表现 | 第22-29页 |
| ·公共服务领域的政治腐败 | 第22-25页 |
| ·司法领域的政治腐败 | 第25-27页 |
| ·政党和议会中的政治腐败 | 第27-29页 |
| ·印度社会转型期政治腐败的演变规律 | 第29-31页 |
| ·特定形式的政治腐败呈倒“U”字型发展 | 第29页 |
| ·凡是通过人为制造垄断的行业,政治腐败现象就越为突出 | 第29页 |
| ·存在保护主义的地方,政治腐败就更为频繁 | 第29-31页 |
| 第4章 印度社会转型期政治腐败发生机理的制度分析 | 第31-49页 |
| ·分析工具的选择与分析框架的建立 | 第31-34页 |
| ·对转型期政治腐败成因的几种主要理论的介绍 | 第31-33页 |
| ·采用制度分析法研究印度转型期政治腐败的发生机理 | 第33-34页 |
| ·印度转型期对公职人员的激励机制分析 | 第34-38页 |
| ·激励理念错位 | 第34-35页 |
| ·激励结构失衡 | 第35-37页 |
| ·激励手段缺乏灵活性 | 第37-38页 |
| ·印度转型期政治腐败行为的机会结构 | 第38-43页 |
| ·政治领域的机会结构 | 第38-40页 |
| ·经济领域的机会结构 | 第40-42页 |
| ·社会领域的机会结构 | 第42-43页 |
| ·印度转型期政治腐败行为的约束机制 | 第43-49页 |
| ·道德约束机制作用有限 | 第43-44页 |
| ·机构约束机制乏力 | 第44-46页 |
| ·法律约束机制疲软 | 第46-49页 |
| 第5章 印度社会转型期政治腐败的成因对政治腐败治理的启示 | 第49-52页 |
| ·匡正公务人员的激励机制,重塑激励机制模式 | 第49-50页 |
| ·推进制度改革,消除政治腐败的机会结构 | 第50-51页 |
| ·健全道德和法制,强化对公职人员的约束机制 | 第51-52页 |
| 结论 | 第52-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