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气候变化及冬小麦生产适应度评价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 ·立题依据 | 第10-11页 |
|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影响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1-14页 |
| ·全球变化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 ·全球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 ·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 ·气候变化适应研究 | 第14页 |
| ·研究内容与主要特色 | 第14-15页 |
|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 ·主要特色 | 第15页 |
| ·资料来源、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 ·资料来源 | 第15页 |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 ·研究区概况 | 第17-19页 |
| ·自然地理概况 | 第17-18页 |
| ·社会经济概况 | 第18-19页 |
| 第2章 西安市近50年来气候变化特征 | 第19-34页 |
| ·西安市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 第19-23页 |
| ·气温年代际变化特征 | 第19-20页 |
| ·气温季节变化特征 | 第20-22页 |
| ·气温突变检验 | 第22-23页 |
| ·气温空间分布特征 | 第23页 |
| ·西安市降水量变化特征分析 | 第23-28页 |
| ·降水量年代际变化特征 | 第23-25页 |
| ·降水量季节变化特征 | 第25-26页 |
| ·降水量突变检验 | 第26-28页 |
| ·降水量空间分布特征 | 第28页 |
| ·小麦生长期气候变化特征 | 第28-32页 |
| ·生长期气温变化特征 | 第28-30页 |
| ·生长期降水量变化特征 | 第30-32页 |
| ·小结 | 第32-34页 |
| 第3章 气候变化人为驱动力分析 | 第34-47页 |
|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5-37页 |
| ·指标选取原则 | 第35页 |
| ·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5-37页 |
| ·数据来源及处理 | 第37-38页 |
| ·人为驱动力因子分析 | 第38-42页 |
| ·气温变化人为驱动力分析 | 第38-40页 |
| ·降水量变化人为驱动力分析 | 第40-42页 |
| ·人为驱动力因子综合分析 | 第42-43页 |
| ·人为驱动力作用综合评价 | 第43-46页 |
| ·小结 | 第46-47页 |
| 第4章 影响度及适应度评价 | 第47-68页 |
| ·概念的提出 | 第47-48页 |
| ·计算方法建模 | 第48-52页 |
| ·影响度计算方法建模 | 第48-51页 |
| ·适应度模型的建立 | 第51-52页 |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52-66页 |
| ·西安市近30年来冬小麦单产量变化特征 | 第52-53页 |
| ·基准时段的选取分析 | 第53-54页 |
| ·影响度分析 | 第54-58页 |
| ·适应度时间变化特征分析 | 第58-62页 |
| ·适应度空间变化特征分析 | 第62-66页 |
| ·小结 | 第66-68页 |
| 第5章 结论与讨论 | 第68-72页 |
| ·主要结论 | 第68-71页 |
| ·西安市近50年气候变化特征 | 第68-69页 |
| ·西安市气候变化人为驱动力分析 | 第69-70页 |
| ·西安市冬小麦生长气候影响度及适应度评价 | 第70-71页 |
| ·讨论 | 第71-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7页 |
| 致谢 | 第77-78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