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信贷论文

我国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信用风险分析与管理

致谢第1-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11页
第1章 导论第11-17页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国内外文献研究第12-14页
     ·国外文献研究第12-13页
     ·国内文献研究第13-14页
   ·研究的思路及方法第14-15页
     ·研究的思路第14-15页
     ·研究的方法第15页
   ·研究的创新点第15-16页
   ·论文的框架结构第16-17页
第2章 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理论分析第17-27页
   ·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概述第17-19页
   ·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交易结构第19-22页
     ·参与主体介绍第19-20页
     ·一般运行流程第20-22页
   ·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基本原理第22-23页
   ·我国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现状及意义第23-27页
     ·我国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发展的历程及现状第23-25页
     ·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效益分析第25-27页
第3章 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信用风险的内在机理分析第27-35页
   ·信用风险的特征第27-28页
   ·发起人信用风险的转移第28-30页
     ·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风险分散转移机制第29页
     ·“真实销售”实现真正的风险隔离第29-30页
   ·影响资产池信用风险的因素第30-35页
     ·概述第30-32页
     ·风险敞口的确定第32页
     ·违约损失率与信用增级的联系第32-33页
     ·信用评级的客观评价指标——违约概率第33页
     ·风险敞口、违约损失率、违约概率三个参数的关系第33-35页
第4章 我国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信用风险的实证分析第35-46页
   ·KMV 模型介绍第35-36页
   ·用修正的 KMV 模型分析资产池的违约概率第36-38页
   ·国家开发银行“2008 开元 1 期”ABS 产品介绍第38-41页
   ·“2008 开元 1 期”资产池信用风险分析第41-43页
   ·“2008 开元 1 期”信贷资产支持证券数据模拟验证第43-44页
   ·“2008 开元 1 期”信贷资产支持证券预期损失的估算第44-46页
第5章 我国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信用风险的控制第46-59页
   ·从资产池的角度第46-47页
   ·从证券化的角度第47-48页
   ·美国次级贷款证券化的信用风险问题剖析第48-51页
     ·基础贷款的质量是风险源第48-49页
     ·金融监管的缺失第49-51页
   ·我国推行信贷资产证券化,控制信用风险的可行性对策第51-59页
     ·基础资产的选择第52-53页
     ·风险敞口的控制与信用增级技术的运用第53-56页
     ·依靠“政府之手”,加强政府监管第56-59页
第6章 研究总结第59-60页
   ·本文结论第59页
   ·不足之处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日本企業トップ·マネジメントの再考察及び啓示
下一篇:欧元国际货币地位影响因素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