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波理论和灰色模型边坡变形监测分析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3页 |
·选题目的和意义 | 第7-8页 |
·变形监测定义和作用 | 第8页 |
·定义 | 第8页 |
·变形监测的作用 | 第8页 |
·变形监测数据分析方法 | 第8-10页 |
·小波分析和灰色理论的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1-13页 |
第2章 小波理论 | 第13-21页 |
·傅里叶变换 | 第13-14页 |
·短时傅里叶变换 | 第14页 |
·连续小波变换 | 第14-15页 |
·离散小波变换 | 第15-16页 |
·小波分解与重构 | 第16-19页 |
·多分辨分析 | 第16-18页 |
·信号的小波分解和重构——MALLAT算法 | 第18-19页 |
·本章小结 | 第19-21页 |
第3章 小波包原理与应用 | 第21-39页 |
·小波包理论 | 第21-23页 |
·小波包去噪基本原理与步骤 | 第23-24页 |
·变形监测数据的小波包分析 | 第24-38页 |
·小波基函数 | 第24-26页 |
·最优小波包基的选取 | 第26-28页 |
·滤波方法去噪效果评价指标 | 第28页 |
·最大尺度的确定 | 第28-29页 |
·非线性阈值法去噪研究 | 第29-31页 |
·闽值δ的修正 | 第31-33页 |
·小波包去噪应用 | 第33-38页 |
·16号监测点去噪分析 | 第33-36页 |
·17号监测点去噪分析 | 第36-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4章 灰色理论与变形预测 | 第39-53页 |
·灰色系统的基本原理 | 第39-40页 |
·灰生成序列 | 第40-42页 |
·光滑比和级比 | 第40-41页 |
·累加生成算子 | 第41页 |
·累减生成算子 | 第41页 |
·累加生成的灰指数律 | 第41-42页 |
·灰色关联分析 | 第42-44页 |
·关联算子集 | 第43页 |
·灰色关联度 | 第43-44页 |
·灰色模型 | 第44-48页 |
·建模数据的预处理 | 第45-46页 |
·灰色模型GM(1,1) | 第46-47页 |
·新陈代谢GM(1,1) | 第47-48页 |
·模型的检验 | 第48页 |
·灰色模型变形预测 | 第48-52页 |
·16号监测点预测分析 | 第49-51页 |
·17号监测点预测分析 | 第51-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3-55页 |
·结论 | 第53页 |
·展望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