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预防医学、卫生学论文--妇幼卫生论文--婴幼儿保健与卫生论文

2011-2015年吉林省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分析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19页
    1.1 出生缺陷定义及分类第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5页
        1.2.1 国外研究状况第11-13页
        1.2.2 我国研究现状第13-14页
        1.2.3 吉林省研究状况第14-15页
    1.3 出生缺陷的危险因素第15-17页
        1.3.1 遗传因素第15-16页
        1.3.2 环境因素第16-17页
    1.4 出生缺陷三级预防第17-18页
        1.4.1 出生缺陷一级预防第17-18页
        1.4.2 出生缺陷的二级预防第18页
        1.4.3 出生缺陷三级预防第18页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8-19页
第2章 资料与方法第19-21页
    2.1 数据来源第19-20页
        2.1.1 监测范围和监测对象第19页
        2.1.2 监测内容和指标第19页
        2.1.3 畸形的诊断第19-20页
        2.1.4 监测的质量控制第20页
    2.2 数据采集方法第20页
    2.3 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第20-21页
第3章 结果第21-40页
    3.1 围产儿出生缺陷的流行病学特征第21-26页
        3.1.1 出生缺陷总发生率及时间分布特征第21-22页
        3.1.2 出生缺陷的地区分布特征第22-25页
        3.1.3 出生缺陷的人群分布特征第25-26页
    3.2 吉林省围产儿出生缺陷的类型及变化趋势第26-32页
        3.2.1 出生缺陷发生顺位情况第26-28页
        3.2.2 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变化趋势情况第28-29页
        3.2.3 多指(趾)发生率变化趋势情况第29页
        3.2.4 总唇裂发生率变化趋势情况第29-30页
        3.2.5 脑积水发生率变化趋势情况第30-31页
        3.2.6 神经管畸形发生率变化趋势情况第31-32页
    3.3 娩出缺陷儿产妇基本情况第32-35页
        3.3.1 家庭年人均收入情况第32页
        3.3.2 产妇孕次情况第32-33页
        3.3.3 产妇产次情况第33-34页
        3.3.4 产妇文化程度构成情况第34-35页
    3.4 出生缺陷儿社会人口学及临床特征第35-40页
        3.4.1 出生缺陷儿孕周和体重情况第35页
        3.4.2 缺陷儿性别情况第35-36页
        3.4.3 妊娠结局构成情况第36-37页
        3.4.4 诊断依据构成情况第37-38页
        3.4.5 畸形确诊时间构成情况第38-40页
第4章 讨论第40-46页
    4.1 围产儿出生缺陷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第40-42页
        4.1.1 出生缺陷总发生率情况分析第40页
        4.1.2 年龄别出生缺陷发生率分析第40-41页
        4.1.3 城乡别出生缺陷发生率分析第41页
        4.1.4 性别出生缺陷发生率分析第41页
        4.1.5 出生缺陷发生顺位情况分析第41-42页
    4.2 娩出缺陷儿产妇基本情况分析第42-43页
    4.3 出生缺陷儿社会人口学及临床特征分析第43-44页
        4.3.1 结局情况分析第43页
        4.3.2 诊断依据和时间情况分析第43-44页
    4.4 吉林省出生缺陷的防制对策分析第44-46页
第5章 结论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2页
附录第52-54页
作者简介第54-55页
致谢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一事不再理原则研究
下一篇:刑民交叉案件诉讼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