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软件可靠性的意义 | 第11-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软件可靠性建模 | 第13-15页 |
·软件可靠性最优化问题 | 第15-16页 |
·研究内容及论文组织结构 | 第16-18页 |
第2章 软件可靠性建模 | 第18-27页 |
·软件可靠性理论 | 第18-21页 |
·软件可靠性术语 | 第18-19页 |
·软件可靠性模型分类 | 第19-21页 |
·软件可靠性建模工具 | 第21-25页 |
·模拟退火算法 | 第21-23页 |
·人工神经网络 | 第23-24页 |
·随机Petri 网 | 第24-25页 |
·软件老化现象 | 第25-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软件可靠性优化分配 | 第27-39页 |
·软件可靠性优化分配目的和要求 | 第27-28页 |
·软件可靠性优化分配准则 | 第28-29页 |
·传统的可靠性指标分配技术 | 第29-34页 |
·快速分配法 | 第29-31页 |
·基于重要度、运行时间和复杂度的分配法 | 第31-32页 |
·层次分析法 | 第32-34页 |
·层次分析法的改进 | 第34-38页 |
·影响可靠性优化分配的加权因子 | 第34-36页 |
·可靠性优化分配策略 | 第36-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4章 基于随机PETRI 网和模块级再生技术的软件可靠性建模 | 第39-51页 |
·概述 | 第39-40页 |
·软件可靠性模型 | 第40-43页 |
·软件可靠性建模方法 | 第40-41页 |
·软件可靠性的数学关系 | 第41-43页 |
·软件再生建模与分析 | 第43-48页 |
·软件再生过程 | 第43-44页 |
·再生策略 | 第44-46页 |
·模块子系统再生模型 | 第46-47页 |
·系统再生模型 | 第47-48页 |
·实验模拟与模型评价 | 第48-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5章 基于小生境遗传算法的软件可靠性最优化问题 | 第51-64页 |
·概述 | 第51-52页 |
·遗传算法的分析 | 第52-57页 |
·遗传算法的构成要素分析 | 第52-55页 |
·遗传算法收敛性分析 | 第55-56页 |
·引入小生境 | 第56-57页 |
·基于模块子系统的软件可靠性分配模型 | 第57-58页 |
·用小生境遗传算法求解可靠性最优化问题 | 第58-61页 |
·编码及初始种群的生成 | 第58页 |
·选择操作的实现 | 第58-59页 |
·交叉操作的实现 | 第59-60页 |
·变异操作的实现 | 第60-61页 |
·模拟结果分析 | 第61-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结论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作者简介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