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复杂网壳与下部结构协同工作性能研究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概述 | 第10-14页 |
·网壳结构的发展应用概况 | 第10-13页 |
·网壳结构的特点与分类 | 第13-14页 |
·大跨复杂网壳的理论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大跨复杂网壳静力性能研究 | 第14页 |
·大跨复杂网壳动力性能研究 | 第14-16页 |
·大跨复杂网壳与下部结构协同工作的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本文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第2章 基本理论及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19-32页 |
·引言 | 第19页 |
·网壳结构静力分析的有限单元法 | 第19-25页 |
·空间铰接杆单元 | 第19-21页 |
·等截面直线空间梁单元 | 第21-25页 |
·网壳结构的非线性有限单元法 | 第25-29页 |
·非线性分析基本方程 | 第25-26页 |
·非线性空间杆单元 | 第26-27页 |
·非线性空间梁单元 | 第27-29页 |
·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29-32页 |
·工程概况 | 第29页 |
·大跨复杂网壳结构概念设计 | 第29-30页 |
·MIDAS模型介绍 | 第30-31页 |
·ANSYS模型介绍 | 第31-32页 |
第3章 大跨复杂网壳整体静力性能分析 | 第32-42页 |
·引言 | 第32页 |
·大跨复杂网壳模型与计算假定 | 第32页 |
·网壳模型 | 第32页 |
·计算假定 | 第32页 |
·不同荷载工况下整体静力性能分析 | 第32-37页 |
·荷载选取 | 第32-33页 |
·荷载组合 | 第33页 |
·结果分析 | 第33-37页 |
·不同边界条件下大跨复杂网壳静力性能分析 | 第37-40页 |
·边界支承刚度对网壳结构支座选型的影响 | 第38页 |
·不同边界条件下上部与整体分析结果对比 | 第38-39页 |
·不同支承刚度下上部与整体分析结果对比 | 第39-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4章 大跨复杂网壳整体自振特性分析 | 第42-55页 |
·引言 | 第42页 |
·模态分析的基本原理与计算方法 | 第42-46页 |
·模态分析的基本原理 | 第42-43页 |
·结构动力特性计算的Rayleigh-Ritz法 | 第43-45页 |
·结构动力特性计算的子空间迭代法 | 第45-46页 |
·大跨复杂网壳整体自振特性分析 | 第46-52页 |
·MIDAS/Gen有限元程序的自振特性计算 | 第46-47页 |
·ANSYS有限元程序的自振特性计算 | 第47页 |
·MIDAS/Gen程序计算的结构振型 | 第47-49页 |
·ANSYS程序计算的结构振型 | 第49-52页 |
·不同边界条件下网壳整体自振特性分析 | 第52-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5章 大跨复杂网壳整体结构地震作用分析 | 第55-71页 |
·引言 | 第55页 |
·地震作用分析原理 | 第55-59页 |
·地震作用计算方法 | 第56-57页 |
·地震波的选取与调整 | 第57-58页 |
·强震作用下的非线性问题 | 第58-59页 |
·大跨复杂网壳整体结构阻尼比计算 | 第59-64页 |
·组合结构阻尼比计算方法 | 第59-61页 |
·阻尼调整系数和形状参数的调整 | 第61-62页 |
·整体结构阻尼比计算 | 第62-64页 |
·大跨复杂网壳整体动力时程分析 | 第64-70页 |
·计算采用的地震波 | 第64-66页 |
·收敛准则与荷载子步数的确定 | 第66-67页 |
·三维地震作用下两种模型的位移对比 | 第67页 |
·整体结构的地震响应结果分析 | 第67-68页 |
·不同阻尼比的影响 | 第68-70页 |
·不同地震波的影响 | 第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1-73页 |
结论 | 第71-72页 |
展望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