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文学批评史论文

李健吾文学批评的审美现代性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绪论第10-14页
   ·研究背景及选题原因第10-11页
   ·研究现状及前景展望第11-13页
   ·研究目的与意义价值第13页
   ·研究方法与本文结构第13-14页
1 三十年代:新文学审美现代性的张扬第14-23页
   ·时代语境的现代张力第14-18页
     ·审美现代性理论的渗透与浸润第15-16页
     ·现代主义非主流文学的重寻复兴第16-18页
   ·审美主体的现代彰显第18-20页
     ·脱域:自我主体的全面解放第18-19页
     ·去魅:文学主体的审美诉求第19-20页
   ·京派批评的现代维度第20-23页
     ·纵向颠覆:对传统的反实用性第20-21页
     ·横向突围:对主流的去政治化第21-23页
2 自我主体:印象式批评体系的自律制衡第23-35页
   ·"灵魂在杰作间相遇"的批评理念第24-28页
     ·"人生的色相"的有机存在第24-26页
     ·"人性的昭示"的探幽发微第26-27页
     ·"自我的个性"的灵魂推呈第27-28页
   ·"批评是一种印象的印象"的批评标准第28-31页
     ·直觉与感受的"心象"第28-29页
     ·自由与公平的"心力"第29-30页
     ·真诚与同情的"心境"第30-31页
   ·"拿自我作依据"的批评过程与批评机制第31-35页
     ·从"第一印象"到"放进自己"第32-33页
     ·从"独有的印象"到"形成条例"第33-34页
     ·从"自己的存在"到"更大的存在"第34-35页
3 "文本快乐":"可读"与"可写"之间的积极互动第35-39页
   ·絮语化:作者与读者的互动"交往第35-37页
   ·诗意化:感觉敏锐与思绪飘逸的浪漫抒情第37-38页
   ·随笔体:自由化与散文化的趣味鉴赏第38-39页
4 文学主体:理论资源的多元整合第39-48页
   ·审美的自律性与西方现代思潮的诠释第39-43页
     ·"批评是一种独立艺术"的唯美主义嬗变第40-41页
     ·"为批评而批评"的表现主义影响第41-42页
     ·"心灵的评传"的实证主义分析第42-43页
   ·感性的回归与中国传统美学的继承第43-48页
     ·"独抒性灵"与"玄妙之悟"的思维理念第44-45页
     ·"以意逆志"与"知言养气"的批评方法第45-46页
     ·"言不尽意"与"得意忘言"的文体形式第46-48页
5 含英咀华:新文学批评审美现代性的期待视野第48-57页
   ·中西方文学批评理论的调和交融第48-50页
   ·启蒙理性与审美感性的矛盾统一第50-52页
   ·批评主体与创作主体的彼此介入第52-54页
   ·感性先见与理性经验的两难抉择第54-57页
结束语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0页
致谢第60-6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第61-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鸡胚肥大细胞的发育研究
下一篇:冷战后美韩军事同盟关系的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