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 ·论文的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 ·论文的研究背景及现状 | 第11-12页 |
| ·作者的主要工作与论文的章节安排 | 第12-14页 |
| 第二章 可用带宽测量技术 | 第14-24页 |
| ·可用带宽测量的基本概念 | 第14-16页 |
| ·带宽 | 第14页 |
| ·可用带宽 | 第14-16页 |
| ·瓶颈链路 | 第16页 |
| ·可用带宽的测量方法 | 第16-17页 |
| ·主动测量 | 第16页 |
| ·被动测量 | 第16-17页 |
| ·可用带宽的测量模型 | 第17-19页 |
| ·探测速率模型 | 第17-18页 |
| ·探测间隔模型 | 第18-19页 |
| ·可用带宽的测量原理 | 第19-23页 |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 第三章 单终端可用带宽测量算法Abget的改进 | 第24-36页 |
| ·Pathload | 第24-26页 |
| ·Abget | 第26-29页 |
| ·Abget的改进算法 | 第29-35页 |
| ·Abget算法的缺点 | 第29页 |
| ·时延参数的调整 | 第29-30页 |
| ·探测包串发送速率的调整 | 第30-31页 |
| ·Abget算法的改进 | 第31-32页 |
| ·仿真实验 | 第32-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 第四章 双终端可用带宽测量算法pathchirp的改进 | 第36-48页 |
| ·Pathchirp | 第36-39页 |
| ·Pathchirp structure | 第36-37页 |
| ·排队时延模型 | 第37-38页 |
| ·漂移分割 | 第38-39页 |
| ·每个数据包可用带宽E_k~((m))的计算 | 第39页 |
| ·双终端系统可用带宽测量算法pathchirp的改进 | 第39-42页 |
| ·pathchirp算法的不足 | 第39-40页 |
| ·对pathchirp探测包串结构的改进 | 第40-42页 |
| ·改进后算法的测量过程 | 第42页 |
| ·仿真实验 | 第42-47页 |
| ·单跳链路仿真实验 | 第42-45页 |
| ·多跳链路仿真实验 | 第45-47页 |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 第48-49页 |
| ·总结 | 第48页 |
| ·下一步的工作 | 第48-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2-53页 |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