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目录 | 第5-6页 |
| 图表目录 | 第6-7页 |
| 一、 引言 | 第7-10页 |
| (一) 选题目的和意义 | 第7页 |
| (二) 本文研究思路和框架 | 第7-9页 |
| (三) 可能的创新点 | 第9-10页 |
| 二、 动态比较优势理论文献综述 | 第10-26页 |
| (一)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中的比较优势原则 | 第10-12页 |
| 1. 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 | 第10-11页 |
| 2. 要素禀赋理论 | 第11-12页 |
| (二) 传统比较优势理论的缺陷 | 第12-14页 |
| 1. 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 | 第12-13页 |
| 2. 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 | 第13-14页 |
| (三) 动态比较优势理论发展的文献回顾 | 第14-26页 |
| 1. 国外基于要素变动模型的动态比较优势研究综述 | 第14-17页 |
| 2. 国外基于技术进步的动态比较优势研究综述 | 第17-24页 |
| 3. 国外基于规模经济理论的动态比较优势研究综述 | 第24页 |
| 4. 国内关于动态比较优势理论的研究综述 | 第24-26页 |
| 三、 动态比较优势对一国产业发展的意义 | 第26-28页 |
| 四、 自由贸易区安排对一国产业发展的理论研究 | 第28-36页 |
| (一) 理论背景:经济一体化 | 第28-32页 |
| 1. 经济一体化的类型 | 第29-30页 |
| 2. 经济一体化的效应 | 第30-32页 |
| (二) 自由贸易区对产业比较优势的影响 | 第32-36页 |
| 1. 自由贸易区对产业动态比较优势发展影响的文献研究 | 第32-33页 |
| 2. 自由贸易区影响一国产业动态比较优势的机制 | 第33-36页 |
| 五、 自由贸易区安排对一国产业发展的实证研究 | 第36-47页 |
| (一)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历程回顾 | 第36-37页 |
| (二) 2002-2010年中国-东盟贸易情况分析 | 第37-40页 |
| (三) 2002-2010年中国产业比较优势研究 | 第40-45页 |
| 1. 出口产业比较优势的衡量标准与相关数据的说明 | 第40-41页 |
| 2. 2002-2010年中国出口产品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面板数据分析 | 第41-42页 |
| 3. 2002-2010年中国出口产品比较优势动态分析 | 第42-45页 |
| (四) 实证部分结论 | 第45-47页 |
| 六、 结论及存在的问题 | 第47-48页 |
| (一) 结论 | 第47页 |
| (二)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47-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