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临床研究 | 第10-16页 |
1. 资料与方法 | 第10-11页 |
·病历资料 | 第10页 |
·临床诊断标准 | 第10页 |
·纳入标准 | 第10-11页 |
·排除标准 | 第11页 |
2 治疗方法 | 第11-13页 |
·术前准备 | 第11页 |
·手术方案的设计 | 第11-12页 |
·麻醉方式 | 第12页 |
·手术操作步骤 | 第12页 |
·术后处理 | 第12-13页 |
3 术后随访观察 | 第13页 |
4 临床疗效评价 | 第13-14页 |
·关于疼痛强度的评价 | 第13页 |
·JOA 下腰痛评分 | 第13页 |
·脊柱日常功能的评价 | 第13页 |
·JOA 评分改善率 | 第13-14页 |
5 统计学分析 | 第14页 |
6 结果 | 第14-16页 |
·实验组与对照组 JOA 评分对比 | 第14页 |
·实验组与对照组 JOA 评分改善率对比 | 第14页 |
·实验组与对照组 VAS 疼痛指数对比 | 第14-15页 |
·实验组与对照组 ADL 评分对比 | 第15-16页 |
实验研究 | 第16-2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6页 |
2 试剂配制 | 第16-17页 |
·虎潜丸药物组成 | 第16页 |
·水煎液制备 | 第16页 |
·含药血清制备 | 第16-17页 |
·标准培养液 | 第17页 |
·虎潜丸药物培养液 | 第17页 |
3 实验方法 | 第17页 |
·骨髓基质细胞的原代培养 | 第17页 |
·骨髓基质细胞的传代培养 | 第17页 |
·实验分组 | 第17页 |
·细胞形态观察 | 第17页 |
4 细胞成骨分化鉴定 | 第17-18页 |
·碱性磷酸酶(ALP)染色 | 第17-18页 |
·钙结节染色 | 第18页 |
5 结果 | 第18-20页 |
·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 | 第18页 |
·碱性磷酸酶(ALP)染色 | 第18-19页 |
·钙结节染色 | 第19-20页 |
讨论 | 第20-30页 |
1 骨质疏松症的定义与分类 | 第20页 |
2 骨质疏松症的常见临床表现 | 第20页 |
3 新鲜与陈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影像学特点及鉴别 | 第20-21页 |
4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新鲜椎体压缩骨折早期行 PVP 治疗的必要性 | 第21-23页 |
5 PVP 的止痛机制 | 第23页 |
6 PVP 的手术操作体会 | 第23-24页 |
7 关于骨水泥注入量的问题 | 第24-25页 |
8 关于骨水泥注入的时机 | 第25页 |
9 关于并发症的问题 | 第25-26页 |
10 术后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的意义 | 第26-27页 |
11 骨质疏松症的中医学研究 | 第27-28页 |
12 虎潜丸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细胞生物学研究的目的 | 第28页 |
13 虎潜丸的组方特点 | 第28-29页 |
14 骨髓基质干细胞的提取及中药血清药理学 | 第29页 |
15 实验结果 | 第29-30页 |
结论 | 第30-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5页 |
综述 | 第35-42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
附录 | 第42-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详细摘要 | 第50-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