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胸痹方245首的计算机辅助分析
提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12页 |
临床研究 | 第12-42页 |
一、 研究标准 | 第12页 |
二、 资料与方法 | 第12-17页 |
(一) 临床资料 | 第12-13页 |
1、 方剂的选取 | 第12页 |
2、 规范化录入 | 第12-13页 |
(二) 统计分析方法 | 第13-14页 |
1、 辨证频次分析 | 第13页 |
2、 用药频率分析 | 第13页 |
3、 用药聚类分析 | 第13页 |
4、 辨证用药分析 | 第13-14页 |
(三) 统计学处理 | 第14-17页 |
1、 辨证频次分析 | 第14页 |
2、 用药频率分析 | 第14-15页 |
3、 用药聚类分析 | 第15页 |
4、 辨证用药分析 | 第15-17页 |
·寒凝心脉型 | 第15页 |
·气阴两虚型 | 第15-16页 |
·气滞心胸型 | 第16页 |
·痰浊闭阻型 | 第16页 |
·心肾阳虚型 | 第16页 |
·心肾阴虚型 | 第16页 |
·心血瘀阻型 | 第16-17页 |
三、 结果 | 第17-32页 |
1、 辨证频次分析结果 | 第17-18页 |
2、 用药频率分析结果 | 第18-22页 |
3、 用药聚类分析结果 | 第22-24页 |
4、 辨证用药分析结果 | 第24-32页 |
·寒凝心脉型 | 第24-25页 |
·气阴两虚型 | 第25-26页 |
·气滞心胸型 | 第26-27页 |
·痰浊闭阻型 | 第27-29页 |
·心肾阳虚型 | 第29-30页 |
·心肾阴虚型 | 第30页 |
·心血瘀阻型 | 第30-32页 |
四、 讨论 | 第32-39页 |
1、 辨证频次分析 | 第32-33页 |
2、 用药频率分析 | 第33页 |
3、 用药聚类分析 | 第33-35页 |
4、 辨证用药分析 | 第35-39页 |
·寒凝心脉型 | 第35页 |
·气阴两虚 | 第35-36页 |
·气滞心胸型型 | 第36-37页 |
·痰浊闭阻型 | 第37页 |
·心肾阳虚型 | 第37-38页 |
·心肾阴虚型 | 第38页 |
·心血瘀阻型 | 第38-39页 |
五、 结语 | 第39-40页 |
六、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附录 | 第45-48页 |
综述 | 第4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硕士学位论文摘要 | 第60-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