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9-20页 |
一、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9-11页 |
(一)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二)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三)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1-17页 |
(一) 期货的风险规避功能研究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二) 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研究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三) 期货业发展与宏观经济关系研究文献综述 | 第15-16页 |
(四) 对国内外期货业发展相关研究的评价 | 第16-17页 |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四、本研究特色及创新之处 | 第19-20页 |
(一) 理论研究视角的创新 | 第19页 |
(二) 研究方法的创新 | 第19-20页 |
第二章 期货理论的经济学分析 | 第20-28页 |
一、期货的基本概念 | 第20-21页 |
(一) 期货及期货合约 | 第20页 |
(二) 期货业的定义 | 第20页 |
(三) 期货业的主要作用 | 第20-21页 |
二、期货合约标的物的分类 | 第21-22页 |
三、期货价格的形成 | 第22-23页 |
四、期货市场相关理论回顾 | 第23-28页 |
(一) 凯恩斯——商品期货持有成本理论 | 第23-24页 |
(二) 希克斯的期货价格理论 | 第24-25页 |
(三) 沃金的套利型保值中的期货价格理论 | 第25页 |
(四) 萨缪尔森的商品期货价格理论 | 第25-26页 |
(五) 马歇尔的局部均衡期货价格理论 | 第26-28页 |
第三章 安徽期货业发展状况透视 | 第28-42页 |
一、安徽期货业发展现状 | 第28-30页 |
(一) 期货经营机构发展较快 | 第28页 |
(二) 期货公司资本实力不断增强 | 第28-29页 |
(三) 投资者开户数逐年增加 | 第29页 |
(四) 期货保证金和期货代理交易额增长较多 | 第29页 |
(五) 期货公司资产质量较高,经营状况好转 | 第29-30页 |
(六) 期货品种交割库数量有所增加 | 第30页 |
(七) 安徽期货业发展前景看好 | 第30页 |
二、大力发展安徽期货业的必要性分析 | 第30-36页 |
(一) 外部金融环境和政府监管部门的要求 | 第30-31页 |
(二) 内部产业结构构成和中小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要求 | 第31-33页 |
(三) 丰富的农业资源和钢材、铜矿等金属资源的要求 | 第33-36页 |
三、制约安徽期货业发展的因素分析 | 第36-39页 |
(一) 安徽省没有交易所、期货品种交割仓库数量较少 | 第36页 |
(二) 安徽省期货经营机构偏少,业务较单一 | 第36-37页 |
(三) 安徽省期货市场交易合约品种不全 | 第37页 |
(四) 安徽省农业规模性较差,现货市场不发达 | 第37页 |
(五) 大多数企业缺乏套期保值观念 | 第37页 |
(六) 安徽省中小企业缺乏融资渠道,资金较少 | 第37-38页 |
(七) 安徽省期货人才较少,制约期货业的发展 | 第38-39页 |
四、大力发展安徽期货业的可行性分析 | 第39-42页 |
(一) 安徽省期货市场主体结构可行性分析 | 第39页 |
(二) 安徽省相关品种期货合约交易量分析 | 第39-40页 |
(三) 推动安徽期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外部环境因素可行性分析 | 第40-42页 |
第四章 安徽期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 第42-46页 |
一、变量选择 | 第42-43页 |
二、模型原理 | 第43页 |
三、模型构建过程 | 第43-45页 |
四、回归结果分析 | 第45-46页 |
第五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 第46-51页 |
一、本文研究结论 | 第46页 |
二、大力发展安徽期货业的政策建议 | 第46-51页 |
(一) 加大期货市场宣传和开发力度,加深人们对期货市场的认识 | 第46-47页 |
(二) 培育和发展安徽省期货市场套期保值者和机构投资者 | 第47页 |
(三) 大力发展安徽省农产品现货市场 | 第47页 |
(四) 增强期货公司实力,促进其它期货品种合约的交易 | 第47-48页 |
(五) 提高安徽省期货人才素质,提高全行业竞争力 | 第48页 |
(六) 政府部门应积极发挥主导作用 | 第48-49页 |
(七) 加强企业、政府、期货公司的合作,扩展融资渠道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