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侵权责任与刑事责任交叉问题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导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民事侵权责任与刑事责任 | 第11-17页 |
第一节 民事侵权责任与刑事责任 | 第11-13页 |
一、 法律责任 | 第11页 |
二、 民事侵权责任 | 第11-12页 |
三、 刑事责任 | 第12-13页 |
第二节 民事侵权责任与刑事责任的共通性 | 第13-15页 |
一、 价值目标的共通性 | 第13页 |
二、 产生根据的共通性 | 第13-14页 |
三、 手段强制的共通性 | 第14-15页 |
第三节 民事侵权责任与刑事责任的差异性 | 第15-16页 |
一、 立法目的之差异 | 第15页 |
二、 具体功能之差异 | 第15-16页 |
三、 诉讼程序之差异 | 第16页 |
第四节 民事侵权责任与刑事责任的历史关系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民法视野下民事责任与刑事责任的辩证关系 | 第17-21页 |
第一节 民事责任与刑事责任的位接关系 | 第17-20页 |
一、 位接关系的理论基础 | 第17-18页 |
二、 主体位接 | 第18页 |
三、 行为位接 | 第18-19页 |
四、 责任形式的位接 | 第19-20页 |
第二节 民事责任与刑事责任的阻却关系 | 第20-21页 |
一、 民事责任阻却刑事责任 | 第20-21页 |
二、 刑事责任阻却民事责任 | 第21页 |
第三章 民事侵权责任与刑事责任的交叉问题 | 第21-24页 |
第一节 民事侵权责任与刑事责任交叉的理论依据 | 第21-22页 |
一、 民事刑事的法规竞合 | 第21-22页 |
二、 民事侵权责任与刑事责任的聚合 | 第22页 |
第二节 民事侵权责任与刑事责任交叉的具体表现 | 第22-24页 |
一、 法律事实牵连型交叉 | 第23页 |
二、 法规竞合型交叉 | 第23-24页 |
三、 司法疑难型交叉 | 第24页 |
第四章 民事侵权责任与刑事责任交叉的处理机制 | 第24-29页 |
第一节 先刑后民的处理机制 | 第25-27页 |
一、 “先刑后民”处理机制的法律渊源 | 第25-26页 |
二、 “先刑后民”处理机制的现状 | 第26-27页 |
三、 “先刑后民”处理机制的评价 | 第27页 |
第二节 先民后刑的处理机制 | 第27-28页 |
第三节 民刑并行的处理机制 | 第28-29页 |
一、 “民刑并行”思想确立 | 第28页 |
二、 “民刑并行”的原则 | 第28页 |
三、 “民刑并行”的适用 | 第28页 |
四、 “民刑并行”的例外 | 第28-29页 |
第五章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问题研究 | 第29-45页 |
第一节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中民事诉讼的评析 | 第29-34页 |
一、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对于民事责任认定的影响 | 第29-31页 |
二、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有关民事诉讼的立法缺陷 | 第31-34页 |
第二节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中民事诉讼的完善 | 第34-38页 |
一、 确立对于在逃犯的缺席审判制度 | 第34-35页 |
二、 确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 第35-38页 |
三、 明确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证明规则 | 第38页 |
第三节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民事责任承担的相关问题 | 第38-45页 |
一、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民事责任承担方式 | 第38-39页 |
二、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民事责任的特殊表现形式 | 第39-43页 |
三、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民事责任全额赔偿的承担原则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48-49页 |
后记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