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导言 | 第10-12页 |
第一章 钻井平台及其跨界油污损害的概述 | 第12-19页 |
第一节 钻井平台的界定及其与船舶的关系 | 第12-15页 |
一、 钻井平台的法律界定 | 第12-14页 |
二、 钻井平台与船舶的关系 | 第14-15页 |
第二节 钻井平台跨界油污损害的界定及其范围和特征 | 第15-19页 |
一、 钻井平台跨界油污损害的界定 | 第15-16页 |
二、 钻井平台跨界油污损害的范围 | 第16-17页 |
三、 钻井平台跨界油污损害的特征 | 第17-19页 |
第二章 钻井平台造成跨界油污损害的民事责任 | 第19-30页 |
第一节 钻井平台跨界油污损害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与免责 | 第19-21页 |
一、 跨界损害归责原则的理论概述 | 第19-20页 |
二、 国际公约及各国立法对归责原则与免责事由的规定 | 第20-21页 |
第二节 钻井平台跨界损害民事责任的权利主体和责任主体 | 第21-23页 |
一、 权利主体——钻井平台跨界损害的受害者 | 第21-22页 |
二、 责任主体——钻井平台的经营人或作业者 | 第22-23页 |
第三节 钻井平台跨界油污损害的民事赔偿范围 | 第23-27页 |
一、 一般性规定 | 第24-26页 |
二、 关于纯经济损失和自然渔业资源损失的赔偿问题 | 第26-27页 |
第四节 钻井平台跨界油污损害的民事责任限制 | 第27-30页 |
一、 相关公约和各国立法对责任限制的规定 | 第27-28页 |
二、 关于移动式钻井平台责任限制的特殊说明 | 第28-30页 |
第三章 钻井平台造成跨界油污损害的国家责任 | 第30-37页 |
第一节 钻井平台跨界油污损害的传统国家责任 | 第30-33页 |
一、 传统国家责任的概述 | 第30-31页 |
二、 钻井平台作业造成损害的国家归责性评析 | 第31-32页 |
三、 传统国家责任适用于钻井平台跨界损害所面临的问题 | 第32-33页 |
第二节 钻井平台跨界油污损害的国际赔偿责任 | 第33-37页 |
一、 国际赔偿责任的界定及其特征 | 第34页 |
二、 国际赔偿责任与传统国家责任的关系 | 第34-35页 |
三、 国际赔偿责任在钻井平台跨界油污损害中的适用 | 第35-37页 |
第四章 解决钻井平台跨界油污损害的新模式——损失分配 | 第37-47页 |
第一节 《损失分配的原则草案》的概述 | 第37-39页 |
一、 《损失分配的原则草案》产生背景 | 第37-38页 |
二、 《损失分配的原则草案》的性质及目的 | 第38-39页 |
第二节 《损失分配的原则草案》中的损失分配模式 | 第39-41页 |
一、 严格而有限制的责任制度采用 | 第39-40页 |
二、 个人承担主要责任与国家承担补充责任相结合 | 第40-41页 |
三、 国内和国际两种救济途径的适用 | 第41页 |
第三节 损失分配模式在钻井平台跨界油污损害中的适用 | 第41-47页 |
一、 损失分配模式对钻井平台跨界损害赔偿的意义 | 第41-42页 |
二、 钻井平台造成跨界油污损害的损失分担 | 第42-47页 |
结论 | 第47-50页 |
一、 制定钻井平台油污损害的民事责任公约 | 第47-48页 |
二、 完善现有的损失分配模式 | 第48-49页 |
三、 对我国处理钻井平台跨界油污损害的建议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3-54页 |
后记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