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冶金工业论文--炼钢论文--铸锭论文--连续铸钢、近终形铸造论文

连铸结晶器摩擦行为的检测方法及其特性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1 绪论第12-24页
   ·引言第12页
   ·结晶器振动第12-16页
     ·结晶器振动方式第13-15页
     ·结晶器控制模型第15-16页
   ·结晶器振动状态的检测与评价第16-17页
   ·结晶器内的摩擦行为第17-19页
     ·摩擦力的产生机理第17-18页
     ·摩擦力的影响因素第18-19页
   ·结晶器摩擦力的计算与检测第19-23页
     ·结晶器内润滑行为的计算第19-20页
     ·结晶器摩擦力检测第20-23页
   ·论文工作背景及主要研究内容第23-24页
2 液压振动下结晶器振动状态的检测与分析第24-37页
   ·结晶器液压振动系统第24-25页
   ·检测条件第25-26页
   ·结晶器振动精度第26-31页
     ·振动波形第26-27页
     ·实测振幅第27-28页
     ·位移偏差第28-30页
     ·相位差第30-31页
   ·两侧液压缸输出力的稳定性及同步性第31-33页
   ·振动方式对结晶器振动系统的影响第33-35页
   ·本章小结第35-37页
3 瞬态摩擦力检测法——压力法理论基础第37-48页
   ·结晶器振动受力分析第37-39页
   ·模型验证第39-41页
   ·结晶器摩擦力检测原理第41-43页
   ·摩擦力检测的总体思路第43-47页
     ·计算参数的确定第43页
     ·系统的综合刚度第43-44页
     ·系统的等效阻尼第44-45页
     ·摩擦力计算精度的讨论第45-47页
   ·本章小结第47-48页
4 结晶器瞬态摩擦力的检测与分析第48-61页
   ·结晶器摩擦力的周期特征第48-50页
   ·振动方式对摩擦力的影响第50-52页
   ·不同控制模型下的摩擦力检测结果第52-58页
     ·向控制模型第52-54页
     ·改进的正向控制模型第54-56页
     ·反向控制模型第56-58页
   ·漏钢前摩擦力的周期变化第58-59页
   ·本章小结第59-61页
5 平均摩擦力检测方法——摩擦功法理论基础第61-74页
   ·摩擦功法检测原理第61-62页
   ·检测思路第62页
   ·空振功计算模型建立及验证第62-66页
     ·模型建立第62-63页
     ·模型验证第63-66页
   ·运用BP神经元网络预测等效阻尼第66-69页
     ·BP网络简介第66-67页
     ·网络结构及其他参数的确定第67页
     ·神经元网络学习流程第67-69页
     ·阻尼预测结果第69页
   ·检测误差分析第69-71页
     ·空振功的计算误差第70-71页
     ·忽略偏斜角度产生的误差第71页
   ·摩擦功法检测流程第71-73页
   ·本章小结第73-74页
6 结晶器摩擦行为平均特性的研究第74-83页
   ·振动同步性对结晶器摩擦力的影响第74-76页
     ·正常振动状态下摩擦力检测结果第74-75页
     ·异常振动时的摩擦力变化第75-76页
   ·不同振动方式下的摩擦力检测结果第76-77页
   ·拉速变化对摩擦力的影响第77-78页
   ·开浇过程的摩擦力变化趋势第78-79页
   ·漏钢前结晶器与铸坯之间的摩擦状况第79-80页
   ·平均摩擦力与拉坯功第80-81页
   ·本章小结第81-83页
7 结晶器摩擦力检测方法的对比分析第83-89页
   ·检测原理的对比第83页
   ·检测参数推导及验证第83-85页
   ·检测结果的分析和讨论第85-88页
     ·稳定拉坯阶段第85-87页
     ·拉速的变化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第87-88页
   ·本章小结第88-89页
8 结晶器摩擦行为频域特性的研究第89-105页
   ·摩擦力信号稳定性判定第89-90页
   ·频域分析的理论基础第90-91页
   ·摩擦力频域分析模型的建立第91-95页
     ·方法选择第91页
     ·傅立叶变换直接计算功率谱第91-92页
     ·分辨率的确定第92-93页
     ·程序设计及参数确定第93-95页
   ·结晶器摩擦力频域特性分析第95-99页
     ·不同振动方式下摩擦力频域特点第95-96页
     ·拉速变化时摩擦力频域特性第96-98页
     ·异常情况下摩擦力频域特性第98-99页
   ·频域分析在结晶器振动状态检测中的应用第99-103页
     ·结晶器位移偏差第99-101页
     ·振动系统的动态特性第101-103页
   ·本章小结第103-105页
结论第105-107页
参考文献第107-115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115-117页
致谢第117-118页
作者简介第118-119页

论文共11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系统性红斑狼疮皮损差异蛋白的研究
下一篇:Ziegler-Natta催化剂溶液聚合法合成聚α-烯烃减阻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