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多酚氧化酶基因的克隆及其工程菌的构建
目录 | 第1-9页 |
中文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1 前言 | 第13-42页 |
·茶黄素研究进展 | 第14-25页 |
·茶黄素基本反应原理 | 第15-17页 |
·茶黄素制备技术 | 第17-19页 |
·体外酶促氧化合成荼黄素的影响因子 | 第19-21页 |
·茶黄素分离纯化技术 | 第21-23页 |
·茶黄素的分析方法 | 第23-24页 |
·茶黄素工业化生产前景 | 第24-25页 |
·多酚氧化酶研究进展 | 第25-30页 |
·多酚氧化酶在植物中的分布与定位 | 第26页 |
·多酚氧化酶的分子结构特点 | 第26页 |
·多酚氧化酶基因的克隆与特性 | 第26-27页 |
·多酚氧化酶提取纯化技术发展历程 | 第27-30页 |
·蛋白表达系统研究进展 | 第30-40页 |
·蛋白表达的一般步骤 | 第31页 |
·蛋白表达系统的分类 | 第31页 |
·蛋白表达系统的组成 | 第31-32页 |
·融合蛋白表达系统 | 第32-33页 |
·融合蛋白表达的特点 | 第33-35页 |
·酵母表达系统 | 第35页 |
·毕赤酵母表达系统 | 第35-40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40-41页 |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41-42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42-65页 |
·实验材料 | 第42-49页 |
·研究样本材料 | 第42页 |
·生化试剂 | 第42页 |
·实验引物 | 第42-43页 |
·溶液和缓冲液 | 第43-48页 |
·培养基及抗生素 | 第48-49页 |
·仪器 | 第49-50页 |
·软件和网络资源 | 第50-51页 |
·试验方法 | 第51-65页 |
·茶树基因组的提取与纯化 | 第51-52页 |
·茶 PPO 基因克隆 | 第52-55页 |
·茶 PPO 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55-56页 |
·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与表达 | 第56-58页 |
·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与表达 | 第58-63页 |
·诱导表达产物的检测 | 第63-64页 |
·酶活测定 | 第64-65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65-84页 |
·茶多酚氧化酶基因克隆 | 第65-67页 |
·茶树基因组的提取与纯化 | 第65页 |
·PCR 扩增 PPO 编码区序列 | 第65-66页 |
·阳性转化子筛选 | 第66页 |
·PPO 编码区序列测序 | 第66-67页 |
·茶多酚氧化酶基因生物信息分析 | 第67-73页 |
·迎霜品种茶树亲缘关系预测 | 第67-68页 |
·PPO 氨基酸序列 Blast 比对 | 第68页 |
·PPO 氨基酸序列理化性质预测 | 第68-69页 |
·结构功能域预测 | 第69-70页 |
·亚细胞定位预测 | 第70页 |
·蛋白跨膜预测 | 第70-71页 |
·导肽形式预测 | 第71-73页 |
·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73-75页 |
·重组 PPO 的克隆 | 第73页 |
·阳性转化子的筛选 | 第73-74页 |
·重组表达载体构建 | 第74页 |
·原核诱导表达 | 第74-75页 |
·茶多酚氧化酶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与表达 | 第75-84页 |
·PPO 基因克隆 | 第76-80页 |
·重组表达质粒线性化 | 第80页 |
·酵母重组阳性转化子的筛选 | 第80-81页 |
·表达产物的鉴定 | 第81-83页 |
·工程菌遗传稳定性及表达产物酶活性测定 | 第83-84页 |
4 讨论 | 第84-87页 |
·茶多酚氧化酶基因表达系统的选择 | 第84-85页 |
·目的蛋白的诱导表达 | 第85页 |
·茶多酚氧化酶真核表达优化策略展望 | 第85-87页 |
5 结论 | 第87-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103页 |
致谢 | 第103-10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成果 | 第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