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土地以价定级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 摘要 | 第1-10页 |
| ABSTRACT | 第10-12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21页 |
|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 ·城镇土地质量评价研究进展 | 第13-18页 |
| ·国外土地评价研究概述 | 第13-15页 |
| ·我国土地评价定级研究进展 | 第15-18页 |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 ·研究内容与数据来源 | 第19-20页 |
| ·研究内容 | 第19页 |
| ·数据来源 | 第19-20页 |
| ·创新与不足 | 第20-21页 |
| ·创新之处 | 第20页 |
| ·不足之处 | 第20-21页 |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基础理论 | 第21-28页 |
| ·相关概念 | 第21-24页 |
| ·城市土地 | 第21-22页 |
| ·土地价格 | 第22页 |
| ·城市土地定级 | 第22-23页 |
| ·以价定级 | 第23-24页 |
| ·理论依据 | 第24-28页 |
| ·土地价值论 | 第24-25页 |
| ·区位理论 | 第25-26页 |
| ·地租理论 | 第26-27页 |
| ·竞租理论 | 第27页 |
| ·城市规划理论 | 第27-28页 |
| 第3章 城镇土地以价定级法的理论分析 | 第28-38页 |
| ·城镇土地定级的历史演变 | 第28-29页 |
| ·城镇土地定级的方法比较 | 第29-34页 |
| ·多因素综合评定法 | 第29-30页 |
| ·级差收益测定法 | 第30页 |
| ·以价定级法 | 第30-34页 |
| ·通过提取地价等值线划分土地级别 | 第30-31页 |
| ·通过对地价的空间聚类划分土地级别 | 第31-34页 |
| ·以价定级法的优点 | 第34页 |
| ·城镇土地以价定级法的适用性 | 第34-38页 |
| ·城镇土地定级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4-36页 |
| ·城镇土地价格与土地级别的关系 | 第36-38页 |
| ·土地区位优劣决定土地级别 | 第36页 |
| ·土地区位差异在空间上表现为级差地租 | 第36-37页 |
| ·土地价格为地租的还原量 | 第37-38页 |
| 第4章 实证研究 | 第38-64页 |
| ·研究区概况 | 第38-39页 |
| ·地价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 第39-41页 |
| ·地价资料的收集 | 第39-40页 |
| ·地价资料的整理 | 第40-41页 |
| ·样点地价的测算 | 第41-52页 |
| ·样点地价的初步测算 | 第41-43页 |
| ·样点地价的修正 | 第43-46页 |
| ·相关参数的确定 | 第46-52页 |
| ·划分地价区片 | 第52-54页 |
| ·地价区片划分的原则 | 第52-53页 |
| ·南安市商业区片的划分 | 第53-54页 |
| ·区片地价的确定及空间聚类 | 第54-60页 |
| ·区片地价的确定 | 第54-56页 |
| ·区片地价空间聚类 | 第56-60页 |
| ·确定土地级别 | 第60-63页 |
| ·土地级别的确定 | 第60-62页 |
| ·级别基准地价的确定 | 第62-63页 |
| ·结果分析 | 第63-64页 |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4-66页 |
| ·结论 | 第64页 |
| ·建议 | 第64-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