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引言 | 第12-18页 |
一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二 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三 研究方案 | 第16-18页 |
一、马克思人化自然观的思想来源 | 第18-29页 |
(一) 马克思对黑格尔自然观的超越 | 第18-21页 |
1、黑格尔自然观的基本思想 | 第18-19页 |
2、马克思对黑格尔唯心主义自然观的批判与继承 | 第19-21页 |
(二) 马克思对费尔巴哈机械自然观的超越 | 第21-27页 |
1、费尔巴哈自然观的基本思想 | 第21-22页 |
2、马克思对费尔巴哈自然观的批判与继承 | 第22-27页 |
(三) 实践是马克思人化自然观超越旧自然观的关键所在 | 第27-29页 |
二、马克思以实践为基础的人化自然观 | 第29-44页 |
(一) 马克思的科学实践的内涵 | 第29-30页 |
(二) 从唯物论视角审视马克思的人化自然观 | 第30-37页 |
1、自然界是人类生存的自然前提和基础 | 第30-31页 |
2、自然界是人类从事物质生产活动的前提和基础 | 第31-32页 |
3、自然界在确证和表现人的本质的同时,也会对人类进行无情的否定 | 第32-33页 |
4、实践是自然的人化和人化的自然统一的基础 | 第33-37页 |
(三) 从认识论视角审视马克思的人化自然观 | 第37-41页 |
1、生产实践活动是人认识自然的基础 | 第37页 |
2、观念的自然是与人类处于对象关系中的现实自然 | 第37-38页 |
3、自然观是一个历史演进过程 | 第38-41页 |
(四) 从历史观视角阐释马克思的人化自然观 | 第41-44页 |
1、人与自然的关系本质上是人与人的社会关系 | 第41-42页 |
2、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是历史发展的 | 第42-44页 |
三、马克思人化自然观的当代生态意蕴 | 第44-48页 |
(一) 尊重自然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 | 第44-45页 |
(二) 合理利用科学技术循环利用自然资源 | 第45-46页 |
(三) 变革资本主义制度克服人与自然异化 | 第46-48页 |
四、马克思人化自然观的生态意蕴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 第48-55页 |
(一) 现阶段我国资源环境面临的严峻形势 | 第48-49页 |
1、自然环境遭到严重污染 | 第48页 |
2、自然资源被过度开采 | 第48页 |
3、动植物种类快速灭绝 | 第48-49页 |
(二) 马克思人化自然观的生态意蕴启示 | 第49-55页 |
1、牢固树立保护环境的思想协调人与自然关系 | 第49-50页 |
2、建立健全利益导向机制变革不合理的社会体制 | 第50-52页 |
3、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 第52-53页 |
4、合理利用科学技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 第53-55页 |
结语 | 第55-56页 |
附录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2页 |
后记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