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生物学论文--环境微生物学论文

恶臭假单胞菌表面展示细菌漆酶及对染料的脱色性能

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缩略语表第12-13页
1 前言第13-35页
   ·细菌表面展示技术及应用的研究进展第13-22页
     ·细菌表面展示技术的研究进展第13-19页
       ·细菌表面展示体系的组成第14页
       ·细菌表面展示系统的种类第14-19页
     ·细菌表面展示技术的应用现状第19-22页
       ·重组疫苗的开发第20页
       ·全细胞催化剂第20-21页
       ·环境修复方面的应用第21页
       ·展示多肽文库作为筛选工具第21-22页
   ·冰核蛋白作为运载蛋白的细菌表面展示体系研究进展第22-25页
     ·冰核蛋白概述第22页
     ·冰核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第22-23页
     ·冰核蛋白在细菌细胞表面展示系统的应用第23-25页
   ·乘客蛋白—漆酶的研究进展第25-31页
     ·漆酶的性质概述第25-27页
       ·漆酶的结构特征第25-26页
       ·漆酶的理化特性第26页
       ·漆酶的氧化特性第26-27页
     ·细菌漆酶的研究进展第27-31页
       ·细菌漆酶的种类第27页
       ·细菌漆酶的结构特征第27-28页
       ·细菌漆酶的突变改造研究第28-29页
       ·细菌漆酶的应用第29-31页
   ·表面展示宿主菌—恶臭假单胞菌第31-32页
   ·细菌表面展示系统存在的问题与展望第32-34页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34-35页
2 材料与方法第35-46页
   ·实验材料第35-39页
     ·质粒第35-36页
     ·菌株第36页
     ·培养基第36-37页
     ·实验动物第37页
     ·主要试剂第37-39页
       ·主要分子生物学试剂第37页
       ·质粒提取,质粒转化,质粒快检所需试剂第37页
       ·琼脂糖凝胶电泳所需试剂第37-38页
       ·SDS-PAGE所需试剂第38页
       ·Western Blot所需试剂第38页
       ·显微镜观察及流式细胞仪分析所用试剂第38页
       ·漆酶活性测定试剂第38-39页
       ·漆酶脱色所用试剂第39页
     ·主要仪器第39页
   ·实验方法第39-46页
     ·重组质粒和重组菌株的构建第39-41页
       ·wlacD基因的扩增第39-40页
       ·大肠杆菌和恶臭假单胞菌质粒的提取第40页
       ·DNA体外重组第40页
       ·大肠杆菌DH5α的转化第40页
       ·恶臭假单胞菌的电转化法第40页
       ·大肠杆菌转化子和恶臭假单胞菌转化子的筛选鉴定第40-41页
       ·质粒稳定性分析第41页
     ·融合蛋白在细菌细胞表面的定位分析第41-43页
       ·细胞分级分离第41-42页
       ·样品处理及SDS-PAGE电泳第42页
       ·抗血清制备程序第42页
       ·Western Blot实验第42-43页
       ·免疫荧光显微镜镜检实验第43页
       ·流式细胞仪分析第43页
     ·全细胞漆酶酶活性的测定第43-44页
     ·全细胞漆酶对染料的脱色实验第44页
     ·全细胞漆酶对染料的绝对脱色分析实验第44页
     ·生长曲线绘制第44页
     ·重组菌摇瓶发酵工艺的初步优化第44-45页
       ·摇瓶发酵条件的优化第44-45页
       ·发酵培养基的优化第45页
       ·培养基的优化第45页
       ·分析方法第45页
     ·图像处理及统计分析第45-46页
       ·图像处理第45页
       ·统计分析及绘图第45-46页
3 结果与分析第46-64页
   ·表面展示质粒载体的构建第46-49页
     ·多拷贝串联重复InaQ-N载体片段的获得第46-47页
     ·靶蛋白基因wlacD的扩增第47页
     ·多拷贝串联重复InaQ-N展示质粒的构建第47-49页
   ·重组恶臭假单胞菌的构建第49页
   ·靶蛋白—漆酶细胞表面定位分析第49-52页
     ·细胞分级分离的SDS-PAGE及Western Blot分析第49-50页
     ·免疫荧光显微镜镜检第50-51页
     ·流式细胞仪分析第51-52页
   ·载体pMB281,pMB282和pMB283在恶臭假单胞菌的稳定性第52-53页
   ·重组菌全细胞漆酶酶活的测定第53页
   ·重组菌MB285对染料的脱色效果分析第53-55页
     ·两种染料的最大吸收波长λm的确定第53-54页
     ·重组菌MB285对两种染料的脱色效果分析第54-55页
   ·重组菌MB285发酵条件及培养基的初步优化第55-63页
     ·重组菌MB285初始培养条件下的生长曲线和酶活曲线的测定第55-56页
     ·重组菌MB285摇瓶发酵条件的优化第56-58页
       ·温度对生长量的影响第56-57页
       ·初始pH对生长量的影响第57页
       ·装液量对生长量的影响第57-58页
       ·接种量对生长量的影响第58页
     ·重组菌MB285摇瓶发酵种龄的确定第58-59页
     ·重组菌MB285摇瓶发酵培养基的优化第59-63页
       ·碳源筛选第59-60页
       ·氮源筛选第60页
       ·培养基的单因素分析第60-61页
       ·正交试验优化培养基第61-63页
   ·重组菌MB285优化前后的绝对脱色效果分析第63-64页
4 小结与讨论第64-69页
   ·小结第64-65页
   ·讨论第65-69页
     ·恶臭假单胞菌表面展示性能的分析第65-66页
     ·细菌漆酶对染料的脱色分析第66-67页
     ·细菌表面展示工程菌的展望第67-69页
参考文献第69-82页
致谢第82-83页
附录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在非线性情形下的一些大偏差结果以及在金融中的应用
下一篇:部分线性模型的一步相合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