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前言 | 第11-12页 |
第一章 惩罚性赔偿制度概述 | 第12-22页 |
一、惩罚性赔偿的含义 | 第12-14页 |
(一) 英美法系中惩罚性赔偿的含义 | 第12-13页 |
(二) 中国学者对惩罚性赔偿含义之认识 | 第13页 |
(三) 惩罚性赔偿含义之分析 | 第13-14页 |
二、惩罚性赔偿的功能 | 第14-18页 |
(一) 惩罚功能 | 第15-16页 |
(二) 遏制功能 | 第16-17页 |
(三) 鼓励私人协助执法功能 | 第17-18页 |
三、惩罚性赔偿的历史渊源 | 第18-22页 |
(一) 古代的惩罚性赔偿 | 第18页 |
(二) 英美法中的惩罚性赔偿 | 第18-22页 |
第二章 惩罚性赔偿制度引入我国之可行性分析 | 第22-28页 |
一、理论界关于惩罚性赔偿制度引入我国之争议焦点 | 第22-23页 |
(一) 支持惩罚性赔偿制度引入我国的理由 | 第22页 |
(二) 反对惩罚性赔偿制度引入我国的理由 | 第22-23页 |
二、惩罚性赔偿制度符合侵权法的法哲学基础 | 第23-24页 |
三、惩罚性赔偿制度符合经济基础的变迁 | 第24-25页 |
四、惩罚性赔偿制度迎合法律观念的变迁 | 第25-28页 |
(一) 形式正义法律观向实质正义法律观的转变 | 第25-26页 |
(二) 实用主义法律观在我国的兴起 | 第26-28页 |
第三章 惩罚性赔偿制度在我国侵权领域的立法体现及评析 | 第28-31页 |
一、《食品安全法》中的惩罚性赔偿 | 第28-29页 |
二、《侵权责任法》中的惩罚性赔偿 | 第29-31页 |
第四章 惩罚性赔偿在我国侵权领域的构建 | 第31-48页 |
一、惩罚性赔偿制度的适用范围 | 第31-36页 |
(一) 两大法系立法与学说之评析 | 第31-34页 |
(二) 我国惩罚性赔偿制度适用范围之设计 | 第34-36页 |
二、惩罚性赔偿制度的适用条件 | 第36-42页 |
(一) 英美法系之立法 | 第36-38页 |
(二) 我国惩罚性赔偿制度适用条件之设计 | 第38-42页 |
三、惩罚性赔偿的数额计算 | 第42-48页 |
(一) 英美法系惩罚性赔偿金的考虑因素与计算模式 | 第42-45页 |
(二) 我国惩罚性赔偿金额的考虑因素与计算模式之设计 | 第45-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52-53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