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16页 |
| ·课题背景 | 第8-9页 |
| ·金卤灯的特性 | 第9-11页 |
| ·金卤灯的发光原理 | 第9-10页 |
| ·金卤灯的电特性 | 第10-11页 |
| ·电子镇流器技术的发展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电子镇流器的起源与发展 | 第11-12页 |
| ·电子镇流器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金卤灯电子镇流器的基本功能和电路形式 | 第13-14页 |
| ·金卤灯对电子镇流器的要求 | 第13页 |
| ·金卤灯电子镇流器的基本结构 | 第13-14页 |
|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 第2章 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分析与设计 | 第16-39页 |
| ·引言 | 第16页 |
| ·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的划分和比较 | 第16-18页 |
| ·临界模式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参数的设计 | 第18-22页 |
| ·主参数的设计 | 第18-19页 |
| ·采样电路的设计 | 第19-21页 |
|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21-22页 |
| ·连续导电模式Boost PFC 的小信号数学模型 | 第22-29页 |
| ·电路的工作原理 | 第22-23页 |
| ·系统小信号模型的建立 | 第23-29页 |
| ·基于小信号模型的分析与设计 | 第29-38页 |
| ·主电路参数设计 | 第29-32页 |
| ·电流环的分析与设计 | 第32-35页 |
| ·电压环的分析与设计 | 第35-38页 |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 第3章 交错并联Boost PFC 的分析和仿真 | 第39-49页 |
| ·交错并联技术 | 第39-40页 |
| ·交错并联变换器的电流纹波 | 第39-40页 |
| ·交错并联变换器的电感体积 | 第40页 |
| ·基于UC3854 的两相交错并联Boost PFC 的分析 | 第40-44页 |
| ·工作模态分析 | 第41-43页 |
| ·驱动电路的分析和设计 | 第43-44页 |
| ·基于Saber 的仿真分析 | 第44-46页 |
| ·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44页 |
| ·仿真波形分析 | 第44-46页 |
| ·软开关的实现 | 第46-48页 |
| ·软开关原理分析 | 第46-47页 |
| ·软开关电路的波形分析 | 第47-48页 |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 第4章 金卤灯启动及控制策略的研究 | 第49-62页 |
| ·全桥结构LCC 谐振变换器及软开关的实现 | 第49-50页 |
| ·启动方法的研究 | 第50-55页 |
| ·LCC 变频带滑频启动 | 第50-52页 |
| ·光耦型脉冲启动电路 | 第52-55页 |
| ·过渡过程 | 第55-56页 |
| ·异常保护 | 第56-57页 |
| ·热灯保护 | 第56-57页 |
| ·灯开路短路保护 | 第57页 |
| ·系统软件实现 | 第57-59页 |
| ·实验结果 | 第59-61页 |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 结论 | 第62-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7-69页 |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