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2P的流媒体技术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4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7-9页 |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国外现状 | 第9-11页 |
·国内现状 | 第11-12页 |
·当前研究不足 | 第12页 |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本文组织结构 | 第13-14页 |
第二章 对等网络流媒体系统的相关基础理论 | 第14-27页 |
·P2P技术 | 第14-16页 |
·第一代 P2P | 第14-15页 |
·第二代 P2P | 第15页 |
·第三代 P2P | 第15-16页 |
·流媒体技术 | 第16-17页 |
·流媒体主要文件格式 | 第16-17页 |
·传输控制协议 | 第17页 |
·DHT算法及CHORD协议研究 | 第17-21页 |
·DHT算法特点 | 第17-18页 |
·Chord协议思想 | 第18-19页 |
·Chord环路由机制 | 第19-20页 |
·Chord环节点组织 | 第20-21页 |
·SKYPE协议研究 | 第21-24页 |
·Skype模型 | 第22-23页 |
·Skype节点发现和组织 | 第23-24页 |
·NAT和防火墙穿越技术 | 第24-26页 |
·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混合三层流媒体服务体系结构 | 第27-41页 |
·HTMSA体系结构 | 第27-29页 |
·HTMSA三层结构及工作原理 | 第27-28页 |
·系统抽象模型 | 第28-29页 |
·控制协议 | 第29-35页 |
·LS-SP-OP层次结构和通信机制 | 第29-32页 |
·基于 Chord的流媒体 HASH运算 | 第32-33页 |
·节点查找和资源定位机制 | 第33-35页 |
·SP和OP节点管理 | 第35-37页 |
·节点加入 | 第35-36页 |
·节点正常退出 | 第36-37页 |
·节点失效处理 | 第37页 |
·NAT及防火墙穿越的讨论 | 第37-40页 |
·UDP穿透NAT分析 | 第37-39页 |
·P2P之NAT和防火墙穿透模型 | 第39-40页 |
·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媒体数据传输调度策略研究 | 第41-51页 |
·OTS和 FSS算法分析 | 第41-46页 |
·媒体数据分配算法 OTS | 第41-44页 |
·固定长度槽调度算法FSS | 第44-45页 |
·FSS与 OTS的分析比较 | 第45-46页 |
·基于 MBDS算法的数据分派策略 | 第46-49页 |
·数据分派数学模型 | 第46-47页 |
·数据分派原则 | 第47-48页 |
·带宽测量及带宽自适应调整 | 第48页 |
·数据分派算法设计 | 第48-49页 |
·调度失败恢复策略 | 第49页 |
·性能测试 | 第49-50页 |
·小结 | 第50-51页 |
第五章 P2P流媒体直播和点播的统一框架 | 第51-58页 |
·P2P直播和 P2P点播 | 第51-52页 |
·直播的特点和工作原理 | 第51-52页 |
·点播的特点和工作原理 | 第52页 |
·P2P直播与点播的统一框架 | 第52-57页 |
·系统服务模块及技术框架 | 第52-54页 |
·节点抽象层框架 | 第54-56页 |
·系统可扩展功能模块框架 | 第56-57页 |
·小结 | 第57-58页 |
第六章 工作总结和研究展望 | 第58-60页 |
·工作总结 | 第58-59页 |
·研究展望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