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言 | 第1-8页 |
| 一、我国农业微观基础的沿革及现状 | 第8-12页 |
| (一) 我国农业微观基础的历史演变 | 第8-10页 |
| 1. 土地改革,小农经济 | 第8页 |
| 2. 农业合作,集体生产 | 第8-9页 |
| 3. 包产到户,家庭经营 | 第9-10页 |
| (二) 现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0-12页 |
| 1. 农民的经营自主权经常遭受侵犯 | 第10-11页 |
| 2. 耕地的细碎化与经营规模狭小 | 第11页 |
| 3. 集体经营功能虚化 | 第11页 |
| 4. 农户进入市场困难 | 第11-12页 |
| 二、改造我国农业微观基础的必要性 | 第12-18页 |
| (一) 解决“三农”问题应当从农业入手 | 第12-15页 |
| (二) 提高农业生产力,必须改造农业微观基础 | 第15-18页 |
| 三、改造我国农业微观基础的基本思路和目标模式 | 第18-27页 |
| (一) 基本思路 | 第18-19页 |
| 1. 市场化 | 第18页 |
| 2. 现代化 | 第18-19页 |
| (二) 目标模式 | 第19-27页 |
| 1. 坚持家庭经营 | 第19-22页 |
| 2. 坚持适度规模 | 第22-24页 |
| 3. 以农业合作组织为补充 | 第24-27页 |
| 四、改造我国农业微观基础应采取的对策 | 第27-35页 |
| (一) 改革农村土地制度,促进农地优化配置 | 第27-29页 |
| (二) 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剥离农地社会保障功能 | 第29-31页 |
| (三) 改革户籍制度,强化农村教育,促进农民身份变革 | 第31-32页 |
| (四) 调整财政分配体制,加大对农村公共产品的投入 | 第32-33页 |
| (五) 培育农民利益团体,保护农民合法权益 | 第33-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