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致谢 | 第7-11页 |
附:矿物英文缩写 | 第11-12页 |
前言 | 第12-14页 |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页 |
二、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性科学问题 | 第12页 |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四、工作量 | 第13页 |
五、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3-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5页 |
·榴辉岩的概念 | 第14-15页 |
·榴辉岩的分类 | 第15-17页 |
·超高压变质作用(UHPM) | 第17-19页 |
·碰撞型高压—超高压变质地体的时空分布 | 第19-22页 |
·超高压变质研究进展和存在问题 | 第22-23页 |
·都兰超高压变质地体的研究意义 | 第23-25页 |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 第25-28页 |
·柴达木地块(前寒武克拉通) | 第25-26页 |
·柴北缘超高压变质带 | 第26-27页 |
·祁连地体 | 第27页 |
·北祁连加里东期大洋型板块缝合带 | 第27-28页 |
第三章 都兰超高压变质地体的产状及岩石组合 | 第28-33页 |
·空间展布 | 第28-29页 |
·岩石类型及组合特征 | 第29-33页 |
·都兰北带 | 第29-31页 |
·都兰南带 | 第31-33页 |
第四章 都兰超高压变质地体各类岩石的地球化学 | 第33-44页 |
·分析方法 | 第33页 |
·榴辉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 第33-40页 |
·常量元素 | 第33-35页 |
·稀土元素 | 第35-36页 |
·微量元素 | 第36-38页 |
·榴辉岩原岩的形成环境讨论 | 第38-40页 |
·橄榄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 第40-42页 |
·片麻岩的球化学特征 | 第42-43页 |
·小结 | 第43-44页 |
第五章 都兰超高压变质地体的年代学研究 | 第44-53页 |
·榴辉岩的Sm-Nd等时线年龄 | 第44-47页 |
·样品的基本特征及分析方法 | 第44页 |
·测试结果 | 第44-47页 |
·榴辉岩单颗粒锆石SHRIMP年龄 | 第47-50页 |
·锆石特征 | 第50页 |
·单颗粒锆石SHRIMP测定结果 | 第50页 |
·花岗质片麻岩锆石SHRIMP年龄及云母~(39)Ar-~(40)Ar年龄 | 第50-52页 |
·花岗质片麻岩的锆石SHRIMP年龄 | 第51页 |
·花岗质片麻岩云母的~(39)Ar-~(40)Ar年龄 | 第51-52页 |
·榴辉岩和花岗质片麻岩同位素年龄的意义 | 第52-53页 |
第六章 都兰超高压变质岩石的矿物学及矿物化学 | 第53-86页 |
·分析方法 | 第53页 |
·榴辉岩和片麻岩的矿物组合特征 | 第53-54页 |
·榴辉岩的矿物组合 | 第53-54页 |
·片麻岩的矿物组合 | 第54页 |
·各类岩石锆石及其矿物包裹体 | 第54-63页 |
·榴辉岩的锆石及其矿物包裹体 | 第55-58页 |
·片麻岩锆石中矿物包裹体 | 第58-63页 |
·超高压变质岩石的矿物学和矿物化学 | 第63-85页 |
·石榴石 | 第64-68页 |
·单斜辉石及其SiO_2出溶片晶 | 第68-77页 |
·柯石英及柯石英假象 | 第77-78页 |
·透长石 | 第78-81页 |
·多硅白云母 | 第81页 |
·绿帘石/黝帘石及其成分环带 | 第81-83页 |
·蓝晶石 | 第83-85页 |
·方解石 | 第85页 |
·小结 | 第85-86页 |
第七章 都兰超高压地体的变质作用和P-T演化 | 第86-95页 |
·都兰北带的变质特征 | 第86-91页 |
·阶段I: 超高压峰期前变质阶段 | 第86-87页 |
·阶段II: 峰期超高压变质阶段 | 第87-90页 |
·阶段III: 退化变质阶段 | 第90-91页 |
·都兰南带的变质特征 | 第91-93页 |
·阶段I: 峰期变质阶段 | 第91-93页 |
·阶段II: 麻粒岩相减压升温阶段 | 第93页 |
·阶段III: 绿帘角闪岩相退化变质阶段 | 第93页 |
·阶段IV: 绿片岩相退化变质阶段 | 第93页 |
·南北两带榴辉岩变质的P-T轨迹 | 第93-95页 |
第八章 讨论与结论 | 第95-97页 |
·榴辉岩和片麻岩的关系 | 第95页 |
·南北两亚带榴辉岩的构造环境和变质演化 | 第95-96页 |
·俯冲和折返机制 | 第96页 |
·构造意义 | 第96-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