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42页 |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4页 |
·混沌动力学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 第14-17页 |
·密码学与信息安全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 第17-20页 |
·混沌保密通信与混沌密码的发展现状 | 第20-23页 |
·混沌动力学基础 | 第23-36页 |
·混沌的概念 | 第23-24页 |
·几个经典的混沌动力系统模型 | 第24-28页 |
·混沌运动的基本特征 | 第28-29页 |
·混沌研究的判据与准则之一—李雅普诺夫指数 | 第29-35页 |
·混沌研究的判据与准则之二—分数维数 | 第35页 |
·混沌研究的判据与准则之三—Poincare截面法 | 第35-36页 |
·混沌研究的判据与准则之四——功率谱法 | 第36页 |
·密码学与保密通信概要 | 第36-39页 |
·混沌保密通信与混沌密码概要 | 第39-40页 |
·论文结构和主要内容 | 第40-42页 |
第2章 基于多层密钥的混沌映射保密通信方案 | 第42-52页 |
·概述 | 第42页 |
·一类混沌映射保密通信系统的安全性弱点 | 第42-43页 |
·一种基于多层密钥的混沌映射保密通信系统的设计 | 第43-46页 |
·系统安全性能的分析 | 第46-50页 |
·小结 | 第50-52页 |
第3章 基于混沌参数调制的数据加密算法方案 | 第52-62页 |
·概述 | 第52页 |
·针对混沌映射参数调制加密系统的攻击 | 第52-56页 |
·基于相图实施攻击 | 第52-54页 |
·基于自适应控制实施攻击 | 第54-56页 |
·一种混沌参数调制的高安全度数据加密算法 | 第56-59页 |
·算法安全性能的分析 | 第59-60页 |
·小结 | 第60-62页 |
第4章 基于分段抛物映射的混沌图像加密 | 第62-74页 |
·概述 | 第62-63页 |
·提出并构造一种新型的分段抛物映射 | 第63-68页 |
·基于分段抛物映射构造性能优异的实值复合序列 | 第68-70页 |
·图像加密简述 | 第70页 |
·利用动态分段抛物映射复合序列进行图像加密 | 第70-73页 |
·小结 | 第73-74页 |
第5章 无限折叠混沌映射的构造方法及其加密应用 | 第74-88页 |
·概述 | 第74-75页 |
·无限折叠映射构造规则的建立 | 第75-77页 |
·几种新颖的无限折叠映射及其特性研究 | 第77-83页 |
·抛物线型无限折叠映射 | 第77-80页 |
·指数型无限折叠映射 | 第80-82页 |
·三角函数型无限折叠映射 | 第82-83页 |
·无限折叠映射的一种加密应用 | 第83-86页 |
·总结 | 第86-88页 |
第6章 基于连续混沌动力学的保密通信系统 | 第88-108页 |
·概述 | 第88-89页 |
·混沌同步保密通信系统安全性能的改进方案 | 第89-94页 |
·基于状态观测器的混沌掩蔽方案及安全度分析 | 第89-91页 |
·一种两级级联混沌保密通信系统 | 第91-93页 |
·两级级联混沌保密通信系统安全性能的谱分析 | 第93-94页 |
·可用于射频信道的混沌同步保密通信系统 | 第94-100页 |
·带限信道中的混沌同步 | 第94-96页 |
·适于射频信道的多级混沌保密通信系统 | 第96-98页 |
·仿真与系统性能分析 | 第98-100页 |
·利用T-S模糊模型的混沌同步保密通信系统 | 第100-106页 |
·非线性混沌系统的T-S模糊模型 | 第100-101页 |
·基于T-S模糊逼近的Lorenz保密通信系统 | 第101-106页 |
·系统仿真 | 第106页 |
·小结 | 第106-108页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08-110页 |
参考文献 | 第110-12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 第120-12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主要科研项目 | 第121-122页 |
致谢 | 第12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