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3页 |
| 前言 | 第13-27页 |
| 1 江蓠属海藻研究概况 | 第13-17页 |
| ·江蓠属海藻的基础研究 | 第13-14页 |
| ·江蓠属海藻应用研究 | 第14-17页 |
| ·江蓠属海藻与琼胶提取 | 第14页 |
| ·江蓠作为肥料和饵料 | 第14-15页 |
| ·江蓠的食用和药用价值 | 第15页 |
| ·江蓠的环境修复效应 | 第15-16页 |
| ·江蓠栽培业 | 第16-17页 |
| ·江蓠的种质改良 | 第17页 |
| 2 龙须菜研究概况 | 第17-20页 |
| ·龙须菜简介 | 第17-18页 |
| ·龙须菜的应用价值 | 第18页 |
| ·龙须菜的栽培 | 第18-19页 |
| ·龙须菜的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 3 抗性突变体筛选技术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概况 | 第20-23页 |
| ·抗性突变筛选方法 | 第21页 |
| ·抗性突变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 第21-23页 |
| ·物理诱变在植物育种工程中的应用 | 第21-22页 |
| ·化学诱变技术在植物育种工程中的应用 | 第22-23页 |
| 4 植物耐热性研究进展 | 第23-27页 |
| ·植物耐热性与细胞膜系统稳定性 | 第24页 |
| ·植物耐热性与游离脯氨酸(Proline,Pro)的研究 | 第24-26页 |
| ·耐热性与抗氧化系统(Antioxidativesystem)的研究 | 第26-27页 |
| 第一章 龙须菜耐高温新品系的选育及筛选方法的建立 | 第27-36页 |
| 1 引言 | 第27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7-30页 |
| ·材料 | 第27-28页 |
| ·材料采集 | 第27页 |
| ·材料培养 | 第27-28页 |
| ·仪器设备 | 第28页 |
| ·方法 | 第28-30页 |
| ·胁迫压的选择 | 第28-29页 |
| ·耐高温藻株的选择 | 第29-30页 |
| 3 结果 | 第30-33页 |
| ·胁迫压的选择 | 第30-32页 |
| ·MNNG对龙须菜茎尖存活率的影响 | 第30-31页 |
| ·~(60)Co-γ射线诱变对龙须菜茎尖的影响 | 第31页 |
| ·HYP对龙须菜茎尖存活率的影响 | 第31-32页 |
| ·耐高温藻株的选择 | 第32-33页 |
| 4 讨论 | 第33-35页 |
| ·关于耐高温突变体筛选材料的选择 | 第33页 |
| ·关于MNNG诱变时间的选择 | 第33-34页 |
| ·关于60Co-γ诱变剂量的选择 | 第34页 |
| ·关于用HYP作为筛选剂筛选耐高温变异体的依据 | 第34-35页 |
| 5 结论 | 第35-36页 |
| 第二章 龙须菜新品系07-2的性状分析 | 第36-45页 |
| 1 引言 | 第36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36-39页 |
| ·材料和培养 | 第36页 |
| ·试验材料 | 第36页 |
| ·材料培养 | 第36页 |
| ·仪器设备 | 第36-37页 |
| ·方法 | 第37-39页 |
| ·线生长速度的测定 | 第37页 |
| ·藻体分枝数和直径的比较 | 第37页 |
| ·光合色素含量测定 | 第37-38页 |
| ·α-半乳糖苷酶活性的测定 | 第38-39页 |
| ·数据处理 | 第39页 |
| 3 结果 | 第39-43页 |
| ·线生长速度的比较 | 第39页 |
| ·藻体分枝数和直径的比较 | 第39-40页 |
| ·α-半乳糖苷酶活性的比较 | 第40-41页 |
| ·光合色素含量的比较 | 第41-43页 |
| 4 讨论 | 第43-44页 |
| ·关于新品系07-2和981生长的比较 | 第43页 |
| ·关于新品系07-2和981体内α-半乳糖苷酶的比较 | 第43-44页 |
| 5 结论 | 第44-45页 |
| 第三章 新品系07-2耐热性的初步鉴定 | 第45-58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5-49页 |
| ·材料 | 第45-46页 |
| ·试验材料 | 第45页 |
| ·材料培养 | 第45-46页 |
| ·仪器设备 | 第46页 |
| ·方法 | 第46-49页 |
| ·耐高温性的测定 | 第46-47页 |
| ·电解质伤害性外渗率的测定 | 第47页 |
| ·丙二醛(MDA)含量测定 | 第47页 |
| ·游离脯氨酸(Pro)含量测定 | 第47-48页 |
| ·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 | 第48页 |
| ·过氧化氢酶(eatalase,CAT) | 第48-49页 |
| ·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 | 第49页 |
| ·数据处理 | 第49页 |
| 2 结果 | 第49-54页 |
| ·耐高温特性的测定 | 第49-50页 |
| ·热胁迫下细胞膜透性的变化 | 第50-51页 |
| ·高温胁迫条件下MDA含量的变化 | 第51页 |
| ·高温胁迫条件下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变化 | 第51-52页 |
| ·高温胁迫条件下SOD酶活性的变化 | 第52-53页 |
| ·高温胁迫条件下POD和CAT酶活性的变化 | 第53-54页 |
| 3 讨论 | 第54-56页 |
| ·热胁迫对龙须菜细胞膜透性的影响 | 第54-55页 |
| ·Pro含量与龙须菜耐高温性状之间的关系 | 第55页 |
| ·抗氧化防御体系的活性与龙须菜耐高温性状之间的关系 | 第55-56页 |
| 4 结论 | 第56-58页 |
| 第四章 新品系07-2海区栽培试验 | 第58-62页 |
| 1 材料 | 第58页 |
| 2 方法 | 第58-59页 |
| ·广东汕头南澳养殖区的生长状况 | 第58页 |
| ·山东荣城养殖区的生长状况 | 第58-59页 |
| ·2个品系琼胶特性比较 | 第59页 |
| 3 结果 | 第59-61页 |
| ·2个品系南澳海区生长状况的比较 | 第59-60页 |
| ·2个品系荣城海区生长状况的比较 | 第60-61页 |
| ·2个品系琼胶特性的比较 | 第61页 |
| 4 讨论 | 第61-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70页 |
| 致谢 | 第70-71页 |
| 个人简历 | 第71页 |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1页 |